日期:[2022年05月30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3]

每经品牌100指数震荡运行 中概股一枝独秀凸显投资价值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肖芮冬
  上周,A股出现调整,三大股指全面收绿,其中深成指、恒生科技指数和创业板指数跌幅均超2%,而上证指数跌幅则不足1%;同时,每经品牌100指数也出现调整,全周回调1.24%,以916.16点报收。
  5月10日,中证指数公司与每日经济新闻合作开发的中证每经上市公司品牌价值100指数(简称每经品牌100,代码:931852)正式上线。此后,该指数成分股一直表现不俗,主要板块如中概股和A股的汽车品种持续保持反弹态势。
 
 每经100抗跌属性明显
 
 上周,美股表现较为强劲,纳斯达克指数出现反弹。
  回望A股市场,5月中上旬连续反弹大涨后,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沪深指数双双回落;每经品牌100指数上周下跌1.24%,相较恒生科技指数和深成指、创业板指数,抗跌属性明显。
  就成分股表现来看,每经品牌100指数有近半数个股实现上涨。其中,拼多多、广汇汽车以及百度3只个股周涨幅超10%,吉利汽车、中国石油、中远海控以及唯品会周涨幅均超5%,表现抢眼;而新零售和医药板块表现相对弱势,国美、联想、美的以及上海医药跌幅靠前。
  从动态市盈率水平来看,每经品牌100指数估值目前优势明显。截至5月27日,每经品牌100指数平均市盈率仅9.8倍,且进入5月后,市盈率水平一直维持在10倍以下。相对恒生科技、创业板等市场30倍左右市盈率而言,每经品牌100指数的估值优势尤为明显。
  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每经品牌100指数的成分股,是中国上市公司的中流砥柱。它们是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的领先者,也是中国上市公司市场表现的佼佼者,更是中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推动者,它们值得投资者给予长期关注。
 
 中概股估值或逐步修复
 
 具体来看,每经品牌100指数成分股中的中概股最近一周表现极其抢眼,不少机构也公开表示,中概股长期投资价值正在凸显。
  就资金面而言,现有MSCI新兴市场指数前十大成分股,除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外,剩余全部为中概股,其中阿里巴巴与京东已切换为港股标的,后续ADR转换和主要上市地变更或加速指数成分的调整,导致更多的海外资金流入港股市场。与此同时,双重主体上市的公司可被纳入港股通,便利境内投资者增配中概股,吸引南向资金。
  此外,今年以来中概股下跌幅度较大,且下跌速度较快,部分公司估值已近历史低位,中概股目前估值泡沫已有所挤压,将时间周期放长来看,处于性价比较高位置,价值投资思路重要性抬升。
  近期,高层关于互联网行业的表述也预示着未来监管的边际放松,“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的表述,不仅肯定了平台经济在当前稳增长稳就业背景下的重要作用,还预示着过去“非常态化”的强监管即将进入“常态化”,夯实行业“政策底”。
  浙商国际公开分析认为,随着更大力度的宏观调节政策落地,经济压力会有所缓解,更宽松的信贷环境,更快速的消费复苏,都将会助推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业绩转好。对于行业的政策限制也将告一段落,投资者们有望看到更多行业的宽松政策接踵而至,板块估值有望逐步修复。
 
 新能源车品牌快速成长
 
 回顾此前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表现的“反差”最大。特斯拉股价一度大幅下跌,而每经品牌100指数成分股中的国内汽车品牌公司股价出现大涨,吉利、东风、长安以及长城汽车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与新能源汽车品牌快速成长有关。
  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自主品牌迅速崛起,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国内已有新能源汽车企业约200家,其中150家为近3年诞生。其中,不仅有一汽红旗、东风岚图、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上汽通用五菱、广汽埃安、比亚迪、长城欧拉、吉利极氪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还有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造车新势力迅速成长,头部企业月销量均过万辆。如今,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而且在全球市场也成为一支备受瞩目的力量。
  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销量前二十榜单中,中国车企占据近半数。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进入前五名,长城、广汽、东风、小鹏、蔚来、长安跻身前二十之列。自2015年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比超10%。
  核心技术方面,中国品牌实现了全面超越,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等关键技术不断创新,动力电池产业迅速崛起,技术水平位居全球前列。国内目前不仅有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也有钛酸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还有先进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半固态电池、果冻电池、无钴电池、钠离子电池、金属硫电池等,全固态电池也在积极研发中。
  华龙证券公开表示,随着国内造车新势力加入,自主品牌竞争优势逐渐显现及新款车型陆续上市,造车技术短板逐渐补足,具有科技消费属性,产品技术高壁垒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存在中长期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也将具备高利润增长预期。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技术变革促进下,企业活力依然得到显著增强,市场消费需求继续呈现提质升级趋势。加之国内碳中和途径趋势已定、新能源消费政策持续落地、购置税优惠政策、路权政策、双积分政策趋严等,都将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营造更加有效的发展政策环境,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投资机遇显著。而且事实证明,一旦购买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新能源汽车就能形成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