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5月24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每经热评丨券商、基金稳健薪酬 不能粗暴解读为“限薪”

每经评论员 王砚丹
  5月对数十万券商和基金从业者而言,最关注的话题,莫过于薪酬体系改革。
  先是5月13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明确了证券公司薪酬制度应遵循的基本规范,还要求证券公司应保障稳健薪酬制度的有效落实。后又有消息称,监管对深圳辖区内的公募基金公司下发通知,要在5月底前报送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的落实方案,并明确提到要抑制薪酬过高,增长过快。
  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将中证协对证券公司薪酬制度的指引、监管对基金的要求解读为单纯的“限薪令”,即要求券商、基金简单粗暴地降低员工薪酬绝对水平。监管的态度,更多是在考虑社会公平的前提下,防止对从业者过度激励、过快激励,保证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证券、基金行业高薪近年来屡次引发舆论关注。今年1月,一名小红书博主自曝去年前11个月税前收入高达224万元,后该小红书博主被扒出为中泰证券陆姓非银分析师。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1年有多达19家上市券商员工人均薪酬超过60万。
  基金行业虽因缺乏具体数据,但高薪也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10年6月,即十二年前,中信证券转让华夏基金股权时公布了华夏基金现金流量表,其中2008年和2009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分别达到5亿元和6.69亿元。当时就有媒体估算,华夏基金即使在2008年熊市,人均薪酬也超过百万。
  证券、基金从业者专业要求极高,通过高薪吸引人才无可厚非。近年来,各大券商、基金竞相招兵买马,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也提出了较高的门槛。如券商校招,多是要求985/211全日制研究生,或者知名院校“海归”。高薪是券商、基金吸引人才的最大利器,也是行业蓬勃发展的基石。
  但短期过度激励,或是奖金过快兑现,可能短时间内能吸引人才加盟,却对沉淀人才不利。更深一步说,过短目标的导向,也将影响券商、基金相关从业者的执业行为,并不利于券商、基金真正从客户、投资者长期利益出发思考问题。
  举个例子,近年来“基民亏钱,基金赚钱”一直为投资者所诟病。投资者自负盈亏,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这自然没错。但当看到自己的账户缩水,基金却一直收取一系列费用时感到郁闷,也是人之常情。监管一直在强调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但如果基金经理本身为了满足自身考核而短视,则其投资行为也可能难以做到从长期、价值角度出发。
  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数十万券商、基金从业者在高薪的光环后,背负着沉重的KPI考核压力。监管的态度中,并非要拉低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只是“要防止少数冒尖情况发生”。当然,对券商、基金薪酬体系改革提出要求,可能会造成一些人员流失,不排除有明星基金经理选择“奔私”。但长久而言,证券、基金行业薪酬不大涨大落、与风险控制相匹配,更有助于行业平稳发展,也将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优良生态环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