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品牌观丨A股ESG信披解读:69%公司近10年未发相关报告,未来提升空间大
每经特约评论员 李雪雯
近年来,ESG越来越受到监管层、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
“双碳”目标之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一种“新风尚”“新风向”,ESG也成为A股上市公司价值成长的新逻辑、新路径和新风口。那么,A股ESG信息披露情况到底如何呢?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年度报告等定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关章节、或者发布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形式进行ESG信息披露。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或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既是上市公司面向各类投资主体和利益相关方(其中包括监管机构、社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公共环境、媒体等)进行全方位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上市公司系统性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制度、措施和绩效的有效路径。
通过对历年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资本市场整体ESG信息披露水平在持续提升,但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连续披露ESG信息意识,部分服务业以及非国企类型的上市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以近15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通过社会责任报告进行ESG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上市公司对ESG监管政策和自身ESG管理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从2007年至2021年的数值上看,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比例均值在20%左右。但随着ESG理念的不断推广以及ESG监管的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比例也在不断提升。2022年截至4月底,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比例达到了29.6%,表明目前市场上有近三成的上市公司能够自愿披露ESG相关信息。
从上市地点看,上交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整体意识较强,截至2022年4月,有约39.93%的企业选择披露有关信息。相比之下,深交所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比例仅为21.4%,整体ESG信息披露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除披露数量外,在披露频率方面,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须是完整且连续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和《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规范上市公司变更名称的行为,以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连续性,因此一家企业是否连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也是衡量其ESG信息披露情况的重要标准之一。
截至2022年4月,在4803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69%的上市公司近10年来从未发布过社会责任报告;有15%的企业连续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年份不足4年或未连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有16%的企业连续4年及以上通过发布独立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ESG信息的披露。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连续披露ESG信息的意识。
在行业层面,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也有所区别。根据证监会门类行业划分标准,从各行业上市公司对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比率中可以看出,在19类行业中,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较好的四类行业分别为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
其中,金融业由于自身行业特性与业务经营特点,资产规模庞大,营业收入较高,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情况在所有行业中遥遥领先。卫生和社会工作这一行业虽然资产规模较小,营业收入水平较低,但行业经营范围涵盖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等与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领域,各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披露ESG相关信息。
此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综合,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在所有行业中处于末位水平。由于这四类行业均属于服务业,生产经营范围有限,资产规模与营业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较于其他行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力度较小,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ESG信息披露意识,强化披露能力建设。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从各类型上市公司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可以看出,中央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高达60%,显著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随后为地方国有企业(42%)和公众企业(41%);外资企业、其他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处于末位水平。
整体而言,由于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因此更为注重自身ESG发展能力和信息披露基础建设,其ESG信息披露情况较其他类型的企业而言较为出色。其余类型的上市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