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5月09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8]

福建援沪医疗队医生黄申晖:报名时没有犹豫,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他两年来曾多次参与抗疫工作

每经记者 赵李南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工作生活都有保障,并没有太多困难,要说有困难,就是有时候会想家。因为闭环管理下,虽说在上海,但不像以前来旅游,到处去游玩那种开心的心情。现在上完班就直接回酒店,不能串门聊天,不能娱乐玩耍,比较孤单,自然容易想家。”5月3日,在电话中,厦门援沪医生黄申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说道。
  黄申晖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呼吸专业临床医学硕士,现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2年来,黄申晖已经多次参与抗疫工作。
  4月7日,黄申晖作为福建援沪医疗队的一员抵达上海,迄今为止近一个月时间,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
 
 没有犹豫就报了名
 
 “通知下来,大家都积极报名,因为新冠肺炎是我们呼吸科主要诊治的疾病,算是我们工作专业范畴内的,本来就是职责所在。我还没成家,生活上没有困难,比较好安排,又是党员,关键时刻应该起带头作用,所以就先来了,科里还准备了好几个医生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准备再出发。”黄申晖向记者说道。
  新冠疫情袭来,黄申晖已经有3个春节没在家过了:“去年过年前,我在我们医院杏林分院(厦门市新冠定点医院)上班,一直到大年初四,之后就隔离2周,结束时元宵节都过完了。我们有些同事是外省的,也都好几年没回家了。”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是厦门市新冠收治定点医院,负责集中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平时主要收治入境时确诊的病人,春节期间,海外归国人员增加,工作量较繁重,黄申晖也参与其中支援。
  来到上海,援沪医务人员也被纳入闭环管理流程,从酒店到方舱医院或定点医院,有专车接送,除此之外不可以去其他地方。换句话说,普通人的锻炼、休闲、娱乐这些活动都不存在。回到酒店后,一人一间,且不得串门走动。这样的生活状态持续一个月,偶尔想家是难免的。
  NBD:报名时有过犹豫吗?
  黄申晖:没有犹豫,本身是我们工作职责所在。可能普通人觉得传染病会有担心的地方,我们作为专业的人,做好防护(即可),其实基本上没有医护人员会怕这个(新冠)。也没有听说哪个人会犹豫的,就是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可以去支援。
  NBD:想家了怎么排解?
  黄申晖:有空就打个电话回家,家里人知道我工作比较辛苦,上夜班的时候白天在睡觉,怕影响我休息,不敢随便打电话给我,所以有空就主动打个电话跟家里聊几句吧,也讲不了什么话,就是汇报一下今天工作顺利,生活顺利,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等于报个平安吧。
  NBD:给你父母打电话?
  黄申晖:对,我爸妈还有奶奶,我奶奶也是医生,所以奶奶也是挺支持我的。她是儿科医生,对于我的工作,她也算比较理解吧,经常还会问我有没有碰到病情复杂或者危重的病人,说说她的建议。
  NBD:您父母可以理解吗?
  黄申晖:可以呀,(我在)这个行业工作这么久了,职责所在,他们都可以理解。有时候就是问一下,还要多久才能回家?我说我也不确定啊。我妈还说端午节看能不能回家,家里包粽子,还挺想念家里的粽子。
  4月初,黄申晖报名援沪,4月7日随福建援沪医疗队到达上海。据人民网4月初的报道,整个福建援沪医疗队成员有1700余人。
  根据分工安排,黄申晖所在的是厦门队。“刚来的时候天气预报看上海还是挺冷的,最低只有10°C左右,当时厦门其实已经比较热了,再加上预估可能要待一段时间,所以从冬天到夏天的衣服几乎都准备了,行李不少。不管是我们医院,还是厦门市卫健委和福建省卫健委,其实考虑蛮周到,后方保障做得挺好。应该还有一些企业和社会人士的帮助,来的时候就跟着带来一大波物资保障,包括一些方便面、牛奶、罐头等食品,后续还时不时收到新的物资增援。”黄申晖告诉记者。
 
 战斗在世博方舱的日子
 
 “方舱的工作分为红区和绿区,红区就是在方舱里面,我们在里面设置了医生站,备了日常用药和简易的检测设备。病人有不舒服或者有疑问,随时都会过来咨询,我们24小时在位,及时处理。绿区的工作站设置在方舱外,处理医疗文书和转运协调、统筹安排的工作。因为我们在方舱穿防护服,操作手机、电脑都比较困难。”黄申晖说。
  抵达上海后,黄申晖所在的医疗队就奔赴世博方舱。
  “有接近8000张床位,全部由福建医疗队接管下来。世博方舱病床分布在3层楼,我们厦门队接管了负一层的7个区,700百多张床位。病人主要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感染者,就有一些上呼吸道症状,但生命体征稳定,没有基础病的这一类患者。就等于说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隔离管理,有病情变化,我们能及时发现,能够及时去转诊。这样能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又能避免病情变化没有及时发现。”黄申晖向记者介绍。
  方舱收治的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为主。在患者进入方舱之前,医生会先进行筛查,对于较重的患者需转移至定点医院收治。在方舱,黄申晖的主要工作是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突发情况要及时处理。
  “因为这里条件不如在家里那么方便,所以有些病人在生活上会出现不适应,有一部分病人核酸转阴时间比较久,他周边的病人可能已经都出院了,他还是阳性,这些病人难免会焦虑、郁闷,我们就要多去安慰和鼓励,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厦门队还配有专门的心理医师,会安排给这些病人专门的心理治疗。厦门队虽然以呼吸科和ICU为主,但是队里还有急诊科、感染科、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骨科等,各个科室的人员配备相对比较全面,有什么问题我们都能比较及时找到专科医生来处理。”黄申晖表示。
  “比如对于核酸转阴时间较长的病人,要多沟通了解他的困难,对于病情给病人解释清楚,给予安慰和鼓励,多关心一下他们,有些休息不好的,适当给予安神助眠的治疗。”黄申晖说。
  一位方舱患者出院时,在感谢信中写道:“你们是白衣天使,为人间送来安康,愿白衣天使如意吉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护士让我(备)感温暖。特别感谢七组苏婷婷、张海浩、赖小龙等护士,她们无私奉献、负责任、至善的精神,值得我们点赞感谢!”
  黄申晖说:“我们每个人在大白的外套上也会写上自己的医院和名字,是方便我们医护之间互相辨认。病人也能看到,就知道你是从厦门过来的,他们表示感谢,就夸赞起福建、夸赞起厦门。我们厦门队接管的那个方舱里面挺多病人,还挺感激我们的,走的时候还特意过来跟我们表示感谢,有些还写了感谢信,感觉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此外,黄申晖向记者表示,方舱内还有很多无症状的年轻人担当志愿者,在维持核酸检测时的秩序、分发食物用品等方面给予医疗队很大的帮助,他也很感谢这些志愿者。
  “我们上下班会路过外滩,灯光夜景是开到晚上10点。晚上路过的时候,就是大家很开心的时候,其实下班的时候是蛮疲劳的,但是看一看外滩的美景,上面写着上海加油、感谢援沪工作者,一方面,看了这些心里很感慨,觉得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另一方面,辛苦了一天,看到这么漂亮的风景,心情还是会好起来的。”黄申晖说道。
  在方舱里面工作时,因为根据院感要求,防护服的安全时间是4小时。所以医疗队以4小时为一班安排,一天总计有6班医疗人员,24小时不间断。黄申晖所住的酒店离世博方舱约有40分钟的车程,回到酒店后要按要求做好消杀、洗澡后才能吃饭和休息。
  “再饿再累都不能松懈,自己做好防护,才能更好地工作。”黄申晖表示。
  “酒店工作人员每天会把三餐送到我们房间门口的椅子上,因为很多班次大家回来就错过了饭点,放椅子上的饭都凉了。福建省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厦门临时党支部书记余和友特别关心我们能吃上热饭,专门联系安排给我们送了微波炉,每一楼层都放了一个,如果饭冷了可以热一下再吃。”
  黄申晖告诉记者,回到酒店房间后,“‘娱乐活动’就是在房间里看看手机、看看电脑,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最近不是跳操也很火,不过有时候跳会影响楼下同事休息,因为有的人上夜班,白天在休息,所以大家还是比较注意这些。”黄申晖表示。
 
 “目前离成功更近了”
 
 在几次上海全员核酸筛查中,轮到休息班次的援沪医护人员也会去支援核酸检测工作。此前,厦门本土也曾出现过疫情,那时几乎所有厦门的医护人员都进行了核酸检测培训并且全员上阵检测核酸,所以核酸采样对于医疗队都是轻车熟路了。
  “上海有全员核酸筛查时,需要的医务人员也会比较多。我们就会安排一部分人员去支援,比如说我今天白天没有工作安排,那就可以去采核酸。其实采核酸还是比较容易的,需要注意的,一个当然是做好防护,另外一个采集部位要到位。”黄申晖说道。
  4月22日,按照工作安排,福建医疗队的厦门队、福州协和医院、省老年医院、省二人民医院和莆田队转战上海黄浦区城市足迹馆亚定点医院(以下简称亚定点医院)。相较于方舱,亚定点医院收治的患者病情要重。
  “22号从世博方舱福建队中抽出一部分人,来支援亚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结构分布跟方舱差不多,但是床位相比来说安排比较宽敞。另外还配置专门的监护室、移动CT室、检验科等,可以做一些临床常用的检查检验,还配备了专门的药房。”黄申晖介绍。
  黄申晖告诉记者:“这里收治的主要是一些普通型、轻型但年纪比较大或者是有一些合并症的(患者),八九十岁的老人家还挺多的。需要比较密切监测他们的生命征、血常规、肺部CT等。完全按照医院的临床管理模式来,在这里我们几个医生组成一个诊疗组,一个诊疗组负责三四十张床,就差不多跟我们平时工作的模式(一样)。每天诊疗组要负责收治新病人,日常查房,了解病情变化,分析检验结果,需要做什么及时的治疗,安排做哪些处置、复查以及出院等。”
  “这里还配置了ICU,有专门的ICU医生,配备了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如果有病人病情变化,我们能第一时间抢救,及时处理。转战这里十余天,虽然接诊了不少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但还没有碰到需要插管上呼吸机的病人。”黄申晖说道。
  “这里的病情处置很多是患者本身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问题,比如说有的是恶性肿瘤化疗刚结束,有的是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理想,还有冠心病、肝硬化、血液病、风湿病等。比如说白细胞低可以用一些升白药,血压高及时调整降压治疗,并可以密切监测血压。药品的种类是足够的,这边有专门的药房,比如说某个药我这会儿没有,那我们只要跟药房报备一下,很快就能够把药调过来给病人用上。”黄申晖说。
  相较于前段时间,目前黄申晖感觉离成功更近了。“近两日,看着我们的病人好转出院,看到来住院的病人没之前那么多了,新闻报道的新增人数也显著下降,就觉得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记 者 手 记
 应当记录下这群可爱的人
 
 黄申晖医生与我通电话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因为最近他的宿舍安排进了另外一位医护人员同住,而那位医护人员上夜班,白天休息,黄申晖不能打扰他休息,因此,采访是在晚上7点多。
  疫情以来,全国各地的医生都在抗疫一线奋战。他们并非天生的英雄,恰恰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有家庭,工作之余也要休闲娱乐。
  采访过程中,黄医生说没有什么很感人的故事,但真是这份真实的记录,才是最令记者感动的。
  恰恰是这些普通人,面对疫情力挽狂澜,为抗疫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让我们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一线劳动者。
  目前,黄医生还奋战在抗疫一线,我们也祝福他早日胜利归来,回家吃上妈妈亲手包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