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3月22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7]

新股再现破发潮 倒逼询价机构提高定价能力

每经特约评论员 曹中铭
  上周,沪深股市上市新股11只,其中首日即破发的达到6只,占比55%,上周也成为截至目前2022年新股破发数量最多的一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上市新股69只,首日即破发的多达13只,占比19%。
  笔者以为,新股再现破发潮,将倒逼询价机构提高新股定价能力。
  某些新股虽然在挂牌首日没有破发,但此后仍然跌破发行价的也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这类个股数量达到15只。
  这也意味着,今年挂牌的69只新股,破发的有28只,占比41%。事实上,无论是上周新股首日破发占比55%,还是今年以来首日破发占比19%,以及最终破发占比41%,个中的比例其实都不低,也折射出新股发行存在某些问题。
  注册制背景下新股市场化发行,其发行价格、节奏、规模由市场决定,以强化市场约束作用。在此背景下,新股出现破发是正常的。但是,今年以来新股出现如此高比例的破发现象,显然难用“正常”来解释。
  笔者认为,今年以来新股出现的破发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自2021年12月中旬以来,沪深股市开始步入持续调整中,这无形中会对新股的表现产生影响。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特别是上周境内外市场一片风声鹤唳,短期内股指跌幅巨大等,对于新股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上周55%的新股挂牌首日即破发,与之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新股发行价格过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像挂牌首日即破发的大族数控,其发行价格为76.56元,发行市盈率高达108.4倍,行业市盈率为38.88倍;思林杰发行价格65.65元,发行市盈率75.60倍,行业市盈率为34.78倍;翱捷科技发行价格高达164.54元,且该上市公司属于亏损上市。发行价格脱离基本面,市场当然不会买账,破发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笔者注意到,在去年9月18日询价新规实施前,新股低价发行才是普遍现象。在此之前的询价机制,既催生出了机构集中报价、串通报价或抱团压价等现象,也导致频频出现发行人募资不足的现象。如此不仅有违询价机制的初衷,导致新股发行价格不合理,也让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遭到扭曲。
  而在询价新规实施后,由于将询价机构报价的高价剔除比例从“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不低于1%”,且“四值孰低”原则被打破,新股发行市盈率水平出现质的提升。比如截至今年3月17日,询价新规实施以来,科创板与创业板累计发行新股126家,其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6.35倍,与新规实施前1个月的18.66倍相比明显上升。平均发行市盈率的提升,也表明平均发行价格的大幅提升。
  除了询价新规这一制度性因素外,询价机构的新股定价能力显然亦值得商榷。毕竟,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低,最终是由询价机构的报价决定的。询价机构对于新股定价能力的高低,将决定新股发行价格是否合理。新股出现破发潮,或新股挂牌首日出现暴涨,虽然亦有行情的影响,但发行价格才是最主要的。因此,新股出现破发潮,以及像创业板公司纽泰格上市首日暴涨221%等现象,定价不合理才应千夫所指。
  由于询价机构报价入围后将会获配一定数量的新股股份,如果新股定价不合理,并最终像翱捷科技一样出现破发现象,询价机构的报价行为无疑将伤及自身。这显然是询价机构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对于询价机构而言,提高自身对发行人基本面的研究能力,提高估值定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询价机构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上演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