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3月21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工行2.5亿存款“不翼而飞”各方都应自省

每经评论员 李玉雯
  近日,一条“工行2.5亿存款不翼而飞”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尽管此案中调包储户大额存单并私自转走存款的银行“内鬼”已经一审被判无期徒行,但是受害储户的合法利益目前仍未得到保障。
  银行是否担责成为舆论争议焦点之一,涉事工行南宁分行当前回应称,相关事件系个人犯罪行为,将依法处理。
  目前,此案二审还在审理过程中,各方具体责任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不过,储户既然基于信任将钱存入银行,储户与银行之间已经形成了储蓄合同关系,那么至少契约精神应当得到尊重,储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丢了钱,若说银行没有责任,恐怕难以服众。实际上,当地银保监局此前作出的处罚信息也显示,该行存在员工行为排查有效性不足、异常资金支付业务核查不到位、办公营业场所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一向以安全可靠著称的银行存款都能“不翼而飞”,着实令人吃惊。其实梳理来看,近年来银行存款“失踪”的情况并不鲜见,当中典型便是银行内部员工受利益驱使,私自暗箱操作或是伙同外部人员做手脚,进而造成储户利益损失。
  外界震惊之余,银行机构更需要以这些案件为警示,内控管理不能形同虚设、流于表面。除了要厘清各业务条线的权责边界,也要紧盯重要岗位关键人员,建立起更为严格的异常行为排查机制,在细化制度流程的同时,形成有效的制衡和监督。
  不仅如此,常态化的内控检查排查和内部控制评价的必要性也需要再次强调。这是银行机构提升风控水平的重要抓手,只有将合规要求嵌入各项业务流程中并扎实执行,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银行机构也应当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合规教育,加强案件警示教育,提升每一位员工的风险意识,真正做到管住人、看住钱、筑牢制度的防火墙。
  另外,监管部门也要继续健全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比如推动银行等机构以适当形式公示业务流程,以便客户能够有所了解从而避免一些风险;提升金融科技监管水平,更加精准地打击金融诈骗行为;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增强惩戒的震慑效果;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营造诚信公平的金融市场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类似的存款失踪案件中,被监管禁止的贴息存款通常是作案者瞄准和下手的目标。因为有额外收益的允诺,储户往往会掉以轻心,答应“不开通短信提醒”“不提前支取”等一些额外要求,从而留下漏洞使得作案者有机可乘。
  回到此次工行2.5亿存款失踪案件,受害者被承诺给予额外约2%的月息,如此来算,除了大额存单本身的利息收益,储户一年还能得到24%的额外收益。尽管银行工作人员振振有词称为贷款企业作存款贡献,企业会支付这笔额外月息,但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前存款的正常年化收益范围,难道还不足以让人心生疑虑吗?
  另外,受害人称是因为作案者有着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并且业务是在银行办理的,才让其相信业务办理的各项要求都是合理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受害储户听信并且直接使用他人设定的密码,随意将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交给他人,这些行为都存在一定风险,也正是基于这些关键环节的漏洞,作案者才顺利地转走了钱款。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和银行打交道,也应当从这一案件中汲取教训,在面对高息诱惑,以及违反常规业务操作的要求时,更要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要幻想天上会掉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