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3月16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4]

减税降费效果何以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
  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多次提及减税降费。他的基本观点十分明确:在国家的宏观支持政策中,减税降费的效果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的。
  最直接,是因为“钱”给到了最需要的地方。总理比喻道:“施肥还得要施到根上,根壮才能枝繁叶茂。”他说,去年在东部地区调研时,企业家谈到了企业运行中的困难,希望国家再出台一些宏观支持政策。总理指出:“中央政府的政策储备是有的,但需要集中使用。有三项选择,但只能做选择题,就是三选一。一是大规模投资,也许你们可以得到订单。二是发放消费券,可能会直接刺激消费。三是给企业减税降费,稳就业、促投资消费。”企业家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选择第三项。
  投资和减税是财政政策的两个主要工具。上个世纪西方世界“大萧条”以后的“罗斯福新政”,大力投资公共工程就是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投资公共工程,为企业带来了订单,为社会带来了就业,产生了投资乘数效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在较长时期以扩大投资为主要手段。这一方面与我国体制转型的背景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存在大规模投资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市场主体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减税成为国家激励他们投资或消费的主要手段。我国近十年来减税降费的实践和效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最公平,是因为减税降费是普惠性的政策措施。亦即,一般地说,每个市场主体都享受到相同的待遇。为什么是一般地说?因为某些税种具有“累退”性质,如消费税,税率降低,给高收入者带来的利益要大于低收入者。不过,现在所说的减税,“是把退税顶在前面”,现在的退税基本不涉及税率。同时,这里主要拿减税降费与大规模投资和发放消费券进行比较,也与上述情形无关。政府扩大投资,姑且不论投资决策可能带来失误,就其作用而言,各行业获得的支持也是不一样的。至于发放消费券,一是抵用消费券,发放给低收入者或特殊困难群体,那就是转移支付。新冠疫情暴发以后,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了现金形式的多种相关措施,如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二是抵扣消费券,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政府拿财政收入发放抵扣消费券,目前这种情形比较少。这种消费券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需要使用的人同时发生消费支出,这往往与低收入人群无关;另一种是企业搞促销活动的抵扣消费券,一如降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尤其对中等收入群体比较有效,但与政府政策无涉,也基本与低收入人群无关。
  最有效率,是因为减税的政策时滞短、见效快。政策时滞是指一项政策从制定、实施到发挥效应,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狭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由政府制定,见效快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央行制定,政策时滞长于财政政策。当经济运行在非常态的情形下,如现在的新冠疫情冲击之下,财政政策的作用既比较直接,又能够迅速见效。
  近年来的减税降费,对于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起到了特别的作用,尤其对于接触型服务业中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更是如此。总理说:“帮助他们实际上也是支撑就业,因为仅1亿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的就业,如果等苗枯旱透根了,再帮他们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秤砣虽小压千斤’,得给他们及时的扶持。”
  总理特别强调:“减税降费是在做减法,但实质上也是加法,因为今天退,明天就是增,今天的减,明天就可能是加。去年新增纳税市场主体交的钱,超过了我们当年减税的钱,这是有账可查的。从2013年我们实施增值税改革以来,以减税为导向,累计减了8.7万亿元,当时我们的财政收入大概11万亿元,去年已经突破了20万亿元,增加了近一倍。因为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了,效益增加了。可谓水深鱼归、水多鱼多,这是涵养了税源,培育壮大了市场主体。”
  减税降费既是宏观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改革的助推器。为了“水多鱼多”,减税降费还将持续地推进下去。为此,可以期待,在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方面,有利于民生和高质量发展的减轻个人和企业税负的措施将陆续出台,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活力和动力。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