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专访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银行理财跨入理财子公司时代是大势所趋 业务领域或进一步分化
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实习编辑 刘嘉魁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理财业务转型收官之年。这一年,银行理财积极拥抱财富管理行业大变局,不但迈入全面净值化时代,以理财子公司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主体也开始独当一面,在竞争激烈的资管市场立稳了脚跟。
2022年,走出资管新规过渡期的银行理财市场还会呈现怎样的变化?投资者应如何在更为规范与标准的市场中作出更优的投资选择?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教授。
翟立宏指出,理财子公司作为银行理财转型的关键,已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主力军,在产品端也展现出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意愿。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理财业务领域可能出现进一步分化,大部分中小型银行理财业务可能进一步萎缩直至退出市场。
他还强调,银行理财机构需持续强化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全面遵守公允价值计量规则,投资风险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直接地暴露在投资者面前。
子公司已成绝对主体
NBD:据您观察,2021年银行理财市场主要的变化是什么?
翟立宏: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收官之年,各家银行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大幅压缩老产品规模,产品结构明显改善。据普益标准2021年三季度市场调研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净值化比例超86%,预计2021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完成整改。
银行在大力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同时,也通过成立理财子公司,进一步提升理财业务运营的规范性与专业性,银行理财行业正步入更加高效、有序的新阶段。目前理财子公司共获批筹建29家,已有21家正式开业。截至2021年9月末,产品存续规模达13.69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稳步增加,达到48.97%,成为理财市场绝对主体。
不过,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在资产配置方面仍存在较强的历史惯性,虽然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权益市场,但整体仍以债券类资产为主。同时,在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大类资产配置作为获得长期收益和控制风险的主要驱动力,已经成为资管行业竞争的主要焦点。银行理财机构需要持续强化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并依据客户特点定制差异化产品,以此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财投资需求。
投资者应做到“四个了解”
NBD: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哪类机构、哪类产品可能会迎来较好的发展空间?
翟立宏:银行理财子公司承担着银行理财业务模式转型、资管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理财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银行理财跨入理财子公司时代是大势所趋。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理财业务领域可能会出现进一步分化,大型银行将充分发挥理财子公司在理财业务方面的展业优势,而大部分中小型银行理财业务可能进一步萎缩直至退出市场,进而有可能向财富管理领域拓展。
产品方面,由于银行理财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较低,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理财子公司产品仍将以固收类为主;同时,理财子公司也需积极发力“固收+”、混合类、权益类等产品,并积极拓展主题类、FOF类、另类、专属或定制等特色产品,建立起完整的、全谱系的产品体系。
NBD:估值切换会对银行理财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带来怎样的考验?
翟立宏: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以及资管会计处理、估值减值要求的深度实施,理财产品净值将全面严格遵守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估值方式的切换将导致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显著加剧,投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地暴露在投资者面前。
作为投资者,需要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深刻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真正做到了解自己对资产管理的需求、了解资产管理行业的价值、了解资产管理产品的特征、了解资产管理机构的能力。在进行投资抉择时,需充分地考虑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谨慎选择风险等级、投资期限、投资方向等条件都与自己需求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ESG投资应注重长效
NBD:在银行理财市场产品端,未来是否会出现分化?投资者在选择时应重点考量哪些因素?
翟立宏:根据普益标准统计,11月新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共4821款,其中理财子公司发行1299款,占比达到26.94%。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老产品正加速退出,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完全退出市场。未来,没有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可能会面临进一步限制,甚至有可能退出理财市场。
在产品布局上,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并积极发力“固收+”、混合类与权益类等产品。在产品设计上,理财子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展现出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意愿。例如,工银理财依托科技与跨境实力推出权益、量化、跨境三大系列特色产品;建信理财以粤港澳地区的发展指数为主线,布局大湾区价值蓝筹、红利低波、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及消费升级等5条子线。
在具体的产品选择上,投资者需要重点考虑自己的投资期限、风险承受能力、收益期望、希望投资的领域等因素,筛选匹配自己需求的产品,而不是片面追求高收益。投资策略方面,短期资金优先考虑低风险、短期限产品,保障资金使用需求;长期资金可适当提高风险偏好,在承受范围内追求一定的超额收益。
NBD:您预计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总体将呈现怎样的发展基调?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翟立宏:规范发展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银行理财需继续做好广大居民的财富管理者,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同时做好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提供者,着力解决资金来源、期限结构和投资行为短期化问题,投资重点向普惠小微、科技、绿色和产业链金融倾斜,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从投资端看,在“双碳”目标下,银行理财应坚持国家政策和价值的引导方向,运用ESG投资理念,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支持创业、创新等新兴经济。目前,国内ESG投资还处于发展初期,银行理财机构应当将ESG因素作为筛选标的时的“排雷”工具或主题投资筛选工具,在进行ESG投资时应当回归理性,注重长期效应,真正做到绿色发展与投资收益的有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