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驾驶再迎投资热:特定场景开始商业化落地 产业边界仍在博弈
每经记者 范文清 每经编辑 孙磊
智能驾驶在第一次投资热潮后沉寂了一阵子,今年又迎来第二波热潮。”在日前举行的“2021汽车资本论坛”上,复星汽车科技集团COO薛春宇感叹,今年在智能驾驶赛道,芯片、雷达等项目估值有点超乎想象。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智能驾驶行业投融资事件超过50起,投融资金额近1000亿元,已达到历年最高值。
薛春宇认为,今年智能驾驶投资再度升温,与资本对此赛道的认知越来越清晰有关。“原本首轮投完以后,大家还比较迷茫,甚至行业内有很多人说智能驾驶永远不可能实现,但目前在各个细分赛道,包括港口、矿区、环卫等领域都有与智能驾驶相关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落地,从这点来讲,很多公司已经有了一定的造血能力。”
虽然资本当前对智能驾驶项目持续投入,但包括法律法规等方面仍未完善,主机厂与科技公司在智能驾驶赛道上的边界仍在博弈中。对此,百度风投执行董事刘永则表示,对待智能驾驶的技术发展,资本需要有更多耐心,要做好更长期的配套准备。
产业化落地带热资本
在上述论坛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近年来智能驾驶产业化开始真正落地,是该赛道迎来第二轮投资热的主要原因所在。
“2015年是智能驾驶行业最热的时候,出现了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相关企业,但经过两三年的时间,后来资本逐步冷静。”劲邦资本合伙人王荣进回忆称。
一直专注于汽车智能化项目投资的东方新能源汽车混合基金经理李瑞认为,2015年的那一波自动驾驶投资热潮,主要源于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广泛应用。
“当时资本包括市场对此有非常高的预期,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预期有点过度乐观了,最重要的原因是长尾问题成为自动驾驶落地的最重要障碍,具体表现在系统的冗余性、测试的完善性等。”李瑞表示。
与上一轮热度相比,今年智能驾驶项目再次引发资本的高关注,与其产业化开始真正落地密切相关。
“近年来,包括感知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数据以及算法技术的引入都取得非常大的进步,智能驾驶开始在很多特定场景下有了商业化落地。”李瑞认为,这主要源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不少低阶自动驾驶乘用车开始上市并热销;二是,很多相关公司开始上市。
而随着L2、L3级别自动驾驶产品或项目开始营收,焦虑感也开始在行业中弥漫。
“包括传统零部件企业和整车厂对于智能驾驶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非常焦虑的。零部件企业担心自己会慢慢被淘汰,传统整车厂担心自己被边缘化。这种焦虑也触发了新的投资热潮。”薛春宇在“2021汽车资本论坛”上分析称。
“边界”仍在博弈
虽然今年以来,智能驾驶行业再次迎来资本热潮,但该行业待解的问题依然很多。
“从感知来讲,这几年无论从摄像头、毫米波、激光雷达、定位模块,大家都投了很多公司,从阶段来讲,已经做到产业化,很多公司很成熟了。但包括激光雷达的技术路径还没有完全确立,也存在技术迭代的风险,不光是产业化降价,还有技术路线怎么选择的问题,很有可能颠覆性的技术一出来,前面的整个格局就会改变。”薛春宇说。
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罗旭也认为,智能驾驶的整个链条当前还不是特别成熟,创业公司需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芯片生产企业,其芯片如果并不能形成智能驾驶的供给,未来可能会有厂家做出整体方案。
事实上,在智能驾驶的赛道上,车企与新兴供应商之间的边界问题一直存在博弈。
“对于车企来说,如果条件具备肯定会选择全栈技术路线,把所有技术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有的数据也在自己的手里,只是这需要成本、时间和人才累积,车企现在还不具备。”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席忠民说。
席忠民认为,虽然当前车企在新赛道里倡导合作,但规控和场景的应用层,车企一定会牢牢抓在手里,因为这里可以不停地迭代软件,给用户新体验,这是车企必须要掌握的性能。
“所以车企一定会做产品应用层,至于感知、芯片等环节,车企会考虑用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席忠民进一步指出,未来谁有数据闭环迭代的能力,谁就将在智能驾驶的新赛道上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