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7月15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5]

供销大集董事长杜小平:加强线上平台建设与发展 优化供应链及数字资源

每经记者 任钢 每经编辑 贺娟娟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激励各行各业奋勇争先,力争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供销大集就是这个奋勇争先队伍中的一员。
  “供销大集的发展靠的是紧抓政策机遇,不论从企业体制改革还是国家发展趋势,供销大集从未掉队。”日前,供销大集(000564,SZ)董事长杜小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从一家传统百货零售企业,到布局跨境电商业务,供销大集的成长事实上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企业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的发展历程。
  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对于深耕“供、销”商业模式的供销大集来说,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杜小平说,“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以西北、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其中将抢抓自贸港政策红利,加大对岛外、境外优质合作资源的对接,拓展多元型购物场所,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跨境购和岛内免税商店。”
 
 发展靠的是紧抓政策机遇
 
 供销大集的前身是陕西知名百货零售品牌西安民生,2016年9月,西安民生完成收购海南供销大集控股有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西安民生从区域性传统商业企业转型为中国城乡商品流通综合服务运营商。
  回顾过往,杜小平表示,供销大集的发展靠的正是紧抓政策机遇。
  杜小平回忆:“电子商务兴起,对实体商场影响巨大,最明显的变化是消费者不愿意出门了。2019年,我们靠着奋起直追的劲儿,把电子商务做起来了,在国家提出打造海南自贸港后,还拓展了跨境电商业务。虽然起步略微落后,但仅用了一年时间,电商业务就做到了交易额近千万元的成绩。”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上,我认为要保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变,进一步融合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形成互补。我为之工作的供销大集,曾经多次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参与国企混改、改制,重组了西安民生百货、宝鸡商场等大型国有企业,以民营资本活力刺激国有资本再度焕发生机。”杜小平告诉记者。
 
 连通城乡消费体系
 
 截至2020年末,全国供销社总数已达3.76万家,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而供销大集的第二大股东新合作集团正是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下属企业。
  也因此,供销大集的销售网络可以进一步下沉,连通城乡消费体系。
  杜小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供销大集拥有广泛的零售终端触角,分布在国内主要地区。”
  “我所带领的企业,是具有红色基因传承的上市公司,近年来我们一直践行新型商业运营理念,立足于区域领先、辐射全国,以商业为核心,多业态协同支持,致力于提升大众生活便利,更好地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杜小平表示。
  杜小平称,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供销大集进一步深耕“供、销”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手段,紧抓供销系统改革的契机,构建连通城乡消费的流通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有效统一,提升城乡商品流通的效率,加快新零售发展步伐。
 
 打造新时代集成商业运营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杜小平判断,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中高端消费快速增长,境外消费进一步回流。由于消费场景丰富,消费前景十分广阔,这也促进了消费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线下商业经营实体将孕育更多变革。
  “下一步,供销大集需要将线上线下资源融合打通并与物流结合,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统一,不断完善和升级产业链,向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业务模式转型,回归产品与服务,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此外,在线上零售依赖度进一步提高和优势加大的趋势下,公司将加强线上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优化供应链及数字资源,发挥各业务间相互协同效应,推动市场业务的开拓。”杜小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他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民营企业扶植政策、自贸区(港)建设规划、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减税政策等利好的助推下,供销大集致力于成为提升大众生活便利的新时代集成商业运营商,更好地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