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就《“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言 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国内满足率超70%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贾运可
4月14日,工信部就《“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1年5月13日。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意见稿还明确了2025年的具体目标,其中提到,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10家以上。
已具备大规模发展基础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能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化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她表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一方面,能够培育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能够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加快要素流动效率,切实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章节也提到,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事实上,“十三五”以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提升,发展态势良好。
在供给能力方面,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3家。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285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8项;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70余个。
推广应用成效也十分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突破一批研发设计软件
意见稿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深化推广应用,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夯实基础支撑,构筑智能制造新保障等。
在加快系统创新方面,意见稿明确要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出要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突破设计仿真、混合建模等基础技术,开发应用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等先进工艺技术,攻克智能感知、高性能控制、人机协作、精益管控、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
工业软件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重要工业软件仍严重依赖国外。对此,徐晓兰指出,要破解这种局面,我国应顺应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把握新一轮产业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国产工业软件,打造自主可控工业软件体系。
具体来看,首先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推进工业软件国产化工作。其次,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APP等新模式发展,打造一批汇聚大量活跃创新主体和开发者的开源社区及平台。再次,要聚焦集成应用,深化国产工业软件与智能传感终端的融合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基础研发教育,培育用户习惯和市场需求建立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
意见稿也对工业软件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要合力发展工业软件产品。支持软件企业、装备制造商、用户、科研院所强化协同,联合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过程各环节的核心软件,研发嵌入式工业软件及集成开发环境,研制面向细分行业的集成化工业软件平台。推动工业知识软件化和架构开源化,加快推进工业软件云化部署。依托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开展安全可控工业软件应用示范。
意见稿还专门设置了“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专栏,列出了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等6类需突破的软件。明确到2025年,突破一批研发设计软件,开发一批行业专用软件,控制执行、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等软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研发一批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新型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