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4月0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球鞋遭爆炒 品牌方不应坐视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虽然数量不多、成交有限,但发售价1000多元的国产品牌球鞋被爆炒至数万元,还是让消费者颇为反感。有人认为,职业炒家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这是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应当被打击;也有观点认为,二手鞋平台、提供融资的机构推波助澜,加重了投机氛围,最后接棒的人可能损失惨重;还有人指出,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介入,刹住炒作之风。
  实际上,在国产球鞋被爆炒之前,“炒鞋”就已经成为一个并不小众的市场,只不过炒作范围集中于国际品牌。客观来看,炒鞋有其客观的市场基础:厂商通过限量版、签名版抬高单品价格,在提升自身知名度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品牌溢价;明星、设计师等名人,则可以通过特定款式获取不菲的收入;炒家则可以通过转手或者做市撮合交易,分享消费者剩余;真正的粉丝和藏家,虽然付出了更高的成本,但这是为自己的喜好埋单,也会觉得物有所值。在这个市场,消费者、名人、藏家、炒家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生态。
  其实不止是炒鞋,炒球星卡、明星物品以及最近大火的数字化藏品NCF(非同质化代币)等小众市场也很繁荣,这是物以稀为贵的客观规律以及流动性宽松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这是一个健康的市场,那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其中掺杂了金融资本、价格操纵、虚假信息,那这样的市场就值得审视和警惕。从这些角度看,国产球鞋价格暴涨显得并不正常:一是价格短期涨幅过大,而市场基本面并无实质变化,尤其是供需并没有明显变化;二是一些平台在为“炒鞋”“囤鞋”的年轻消费者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卖家调价较为随意,虽然成交稀少甚至为零,但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放大传播,炒作的氛围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并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买不到限量款,那就买普通款,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炒鞋与自身关系不大,之所以公众会如此在意国产品牌球鞋被炒,实则是集体忧思的体现。这些年,国产服饰品牌获得了长足进步,在设计和科技上越来越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国际大牌,但最近的一些事,让大众意识到强势国产服饰品牌对于上游棉花种植行业的关键作用,人人都希望国产品牌能担起重任。然而,突然兴起的炒作风潮,不仅不能实现大众这一美好愿望,反而会让国产品牌的形象大打折扣。
  尽管品牌方并没有参与炒鞋,但在特殊情况下,品牌方也应当有非常之策以回应舆论关切。首先,品牌方应当及时发声,站在消费者一边,反对过度炒作行为;其次,炒鞋之所以存在,逻辑起点在于“限量”,而厂商恰恰掌握产品的供应量,已发售产品无法增加供应,但未发售的产品供应量可以与价格挂钩,即品牌方在发售前就向市场明确,当二手市场价格超出合理值时,可以增产以平抑价格,这就彻底根除了过度炒作的空间。
  虽然干预二手市场价格并不符合品牌的短期利益,但品牌方应当清楚的是,其产品绝大部分收入和利润来自数以亿计的普通消费者,而非占比极少的炒家。从媒体报道来看,近期国产服饰品牌门庭若市,此时品牌方应更珍惜消费者突如其来的“宠爱”,保持价格体系的合理稳定,虽然这会打击少数炒家,但真正的用户会因此得益,孰轻孰重,这笔账并不难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