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3月25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8]

车企竞逐电动智能车:追赶特斯拉 向苹果看齐

每经记者 黄辛旭 每经编辑 裴健如
  眼下,纯电动智能汽车的概念正不断升温。一方面,苹果、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纷纷下场造车;另一方面,自动驾驶公司迎来一波融资热潮。不甘示弱的传统车企选择推出高端品牌,不断加快布局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步伐。
  “纯电动智能汽车市场现在仍是一片蓝海,不怕入局的品牌多,反而怕品牌太少。”日前,上汽乘用车总经理、R汽车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纯电动智能汽车市场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虽然纯电智能汽车前景广阔,但有关智能汽车技术路径的讨论从未停止。究竟是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更适合,还是“5G+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的协同智能解决方案更胜一筹,至今难有定论。
  在实际的落地层面,两种解决方案各有拥护者。不过,受到技术、法规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两种方案尚未实现完全落地。在杨晓东看来,创新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需要不断探索。“如果等(技术)成熟了再去落地,那永远不能科技兑现想象。”杨晓东说。
 
 “做特斯拉做不了的事”
 
 眼下,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普及为智能化技术落地创造了更多可能。公开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中将有36%的新车为新能源汽车,其中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将会搭载智能化硬件和相关服务。
  对于过去聚焦于机械性能的传统车企而言,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抱团”合作开始成为汽车新四化转型中的一大趋势,各车企都在不断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如,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等车企不久前先后宣布与芯片企业地平线展开合作。
  为了在智能化赛道胜出,传统车企也在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属性。如,吉利曾发布“iNTEC”技术品牌;长安汽车发布了蓝鲸动力技术品牌;长城则公布了“柠檬”、“坦克”、“咖啡智能”等三大技术品牌。
  近日,上汽乘用车旗下R汽车也发布了全新的技术品牌“R-TECH高能智慧体”。据悉,该技术集合了Luminar激光雷达解决方案、PREMIUM 4D成像雷达等。“(依托技术品牌),我们的产品可以实现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因此,我们认为,R汽车能够为上汽乘用车的转型闯出一条道路。”杨晓东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以百度、苹果、华为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加速向汽车行业渗透,各车企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再是“老对手”。
  面对来势汹汹的科技公司,杨晓东认为,各路玩家入局速度虽然加快,但是智能汽车市场仍是蓝海,不用过度紧张。“R汽车提出‘科技兑现想象’,就是想做特斯拉做不了,但苹果有可能会做的事情。”杨晓东认为,纯电动智能汽车是一个新物种,不能用传统的体量大小或者车型来区分,所以其仍有很大想象空间。
 
 单车智能、协同智能不冲突
 
 值得关注的是,在纯电动智能汽车的发展道路上,单车智能和协同智能的技术路径之争一直备受业内关注。
  目前来看,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较为偏向单车智能的解决方案,但丰田、大众、宝马及国内部分车企则更注重协同智能的解决方案。
  就两种技术路径对比来看,单车智能的解决方案在于搭载毫米波、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来检测周围环境,探测距离约在300米以内;协同智能则可绕过障碍,探测距离可在500米以上,更强调车与路之间的协同配合。
  有观点认为,单车智能和协同智能并不冲突,激光雷达和V2X也将共存和互补。事实上,随着5G技术的普及,V2X落地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单车智能+ V2X”已经逐步成为业内锚定方向。
  “5G技术是为智能汽车而生。5G在中国有先发效应,在与国际品牌比拼的智能汽车发展的快车道上,5G会成为我们的优势。”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R汽车CEO俞经民认为。
  以R汽车为例,其产品将会搭载Luminar激光雷达解决方案、PREMIUM4D成像雷达、英伟达的算力芯片等,这些配置将提升R汽车产品的单车智能属性。与此同时,R汽车也将5G-V2X纳入其感知系统,提升协同智能的能力。
  杨晓东认为,相较于以视觉为主的两重感知系统,R汽车这种具有“六重融合式感知体系”的“单车智能+ V2X”模式,可以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提升至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