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货币政策定调:稳健,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每经记者 宋戈 每经实习记者 肖世清 每经编辑 易启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货币政策相比,除了对货币政策描述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有新定调外,而“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等多条内容均为新提法。
“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记者注意到,央行在11月26日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的最新定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对于这一表述的转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我国仍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既不会大幅度收紧,也不会进一步滑向宽松。货币政策方面,在坚持稳健基调不变的同时,强调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八字方针。”
董希淼进一步分析指出,“灵活”,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适时调节,如果经济恢复速度较快,部分阶段性政策可能退出;“精准”,要求流动性更加精准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支持;“合理”,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流动性将保持在合理水平;“适度”,既不会让市场感觉到“缺钱”,也不会“大水漫灌”,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上寻求平衡。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央行采取了一些非常态化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今年名义GDP增速低于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宏观杠杆率阶段性升上。
而会议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也有新定调。由去年的“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转变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专家:新政策会逐步推出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董希淼认为,会议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操作上不急转弯,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出台了较多的临时性、阶段性措施。随着近期部分经济指标向好,2021年经济和社会回归正常,这些措施如何进行调整备受关注。比如在货币政策方面,部分市场人士认为2021年将可能收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态,让市场吃下“定心丸”。
关于宏观政策的连续性,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新政策会逐步推出,虽然宏观经济在改善,但是部分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经营压力,明年如果在继续承诺稳岗就业的基础上,银行还是会通过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加大对实体支持力度,保持资金流稳定,防止政策断档,引起小微企业经营出现压力。比如,今年6月央行创立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加大中小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方面成效还是较为显著的。”
温彬认为,当然,货币政策有一些“退出”问题,比如年初央行发放3000亿元再贷款加大金融机构对疫情物质生产、运输等企业的支持,利率为1.6%,随着生产进入常态,这类政策可能会退出,而对于小微企业可能会保持“连续性”,本息应延尽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