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是为博眼球 惠民保要实实在在惠民
每经评论员 涂颖浩
2020年,惠民保项目在全国快速铺开,一跃成为年度现象级创新保险品类。数据显示,近40家保险公司发布了相关产品,还有保险经纪公司、医疗科技公司等第三方平台参与其中,短短一年时间即席卷50多个城市。
此类产品存在相当一部分共同点——由地方政府牵头或支持、与保险公司合作、门槛低(最低仅需几十元)、投保条件宽松(不限年龄)、部分特效药也能报销……
随着热度不断攀升,部分区域的相关产品甫一落地即深受市场追捧,然而“一城一险”的蛋糕早已不够分,一城两险、一城多险随之而来。各路主体跑马圈地式抢滩参与,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部分产品“不要39元/年,不要29元/年,只要XX元/年”的喊价,令市场大跌眼镜的同时,也让相关惠民保产品的持续性遭受质疑。
眼看惠民保有脱缰之虞,银保监会适时发布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按照经营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基本原则,合理制定保障方案、科学确定责任范围”等要求,旨在规范这一新型商业医疗险发展。
如今惠民保的市场刚刚兴起,竞争惨烈不可避免,但一旦进入无序状态,多数险企必然转身离场,市场只会留下一地鸡毛,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普通消费者。除了价格战乱象之外,部分产品还存在大打擦边球、不规范运作等情况,如夸大宣传、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乃至冒用政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等。
从产品销售的角度来说,政府强化监督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民众对产品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广了相关产品。本质上,惠民保还是商业医疗险,保险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应配合监管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银保监会也提出,属地银行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强定制医疗保险项目的统筹,加大日常监管工作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与此同时,监管还对多条违规行为亮出“红牌禁令”。
作为补充基本医疗保险的新模式,普惠保险的创新之旅无疑才刚刚开始,比如由多家公司共同承保的共保体模式出现、大流量平台入局打破“一城一险”探索全国版本、医疗产业加快产品创新融合增厚保障内涵等。
大搞噱头营销或许能“赢”得一时,但饮鸩止渴式的无序竞争必然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出踏踏实实的第一步,真真正正地去“惠”民,才能让惠民保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