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出炉: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前十强 西部城市重庆成都直追京沪
每经记者 朱玫洁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城市发展要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由此衡量,哪些城市走在了前列?
11月16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第三次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相较其他更注重经济实力的榜单,这个榜单更注重城市社会发展指标,比如社会组织规模、每万人拥有教师数量、医疗基础设施规模等。
“社会发展跟经济发展有一些不同步性。我们如果只看重经济发展,那么就忽视了很多人的需求。今年的榜单更加突出城市的民生、公共健康,更加重视城市的教育和就业,更强调社会治理,更关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吴开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20总榜中,位居前列的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四个一线城市外,还包括重庆、杭州、成都等城市。
总榜包括七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公共教育与科技文化、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指标中,西部城市重庆、成都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位,在两个城市之前就只有北京和上海两个一线城市。
长沙经济表现亮眼 珠三角人口潜力突出
在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中,吴开泽说,“我们既考虑了地区生产总值,也考虑了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恩格尔系数等更多体现民生水平的指标。”
在这一分榜中,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稳居前四甲,长三角城市南京、杭州紧随其后,老牌北方城市天津守住第七位,中西部武汉、重庆、长沙占据十强最后三席。区域经济发展依然呈东强西弱局面,而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长沙首次挺进该分榜前十,也是十强城市中唯一的地级省会城市。
除了经济,人才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
在人口分榜——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方面,珠三角表现亮眼。前十城市中珠三角占据四席,其中广州、深圳、东莞包揽前三席,佛山则位于第七。
研究团队认为,珠三角以制造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强、就业机会多,同时社会保障好,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跟以前相比,我认为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对外来人口的态度更加友好,外来人口在城市中享受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不断改善,整个社会风气也对外来人口比较友好。”吴开泽表示。
“城市社会的发展还表现在开放性上,人文关怀也是城市提升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研究团队提出,深圳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包容性持续吸引外来人口,城市整体也表现为年轻化状态。实际上,近年在放宽落户门槛方面,广东省的城市一直走在前面。
同时,数据还显示,珠三角地区拥有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较少的老龄人口,有利于降低当地老龄化程度,这也是地区发展的关键优势。由此,珠三角地区仍然是我国人口流入和人口增长的重要区域。
另外,近年来,郑州、武汉、合肥、青岛等区域中心城市、制造业大市也入围人口分榜前十。其中,武汉、郑州在校大学生这一指标表现突出,其高校在校大学生都超过100万,与广州一起位列该指标前三甲。这也意味着这两座中部城市在城市人才资源潜力上未来可期。
医疗与城市等级挂钩 珠海跻身教育前十
医疗与教育是市民生活中最在意的两大公共服务领域,也是衡量城市社会发展水平不能绕过的领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市民对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的广泛关注。在今年的城市发展体系中,研究团队特别增加了“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分数权重。
研究团队认为,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配置医疗资源的效率都体现出城市社会竞争力。指标体系也着重于衡量城市医疗体系总体规模,包括全科医生人数、医院床位数、医院数等,另外还有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等层面的指标。
整体而言,该分项十强榜单,呈现两个特点。第一,十强城市囊括四个直辖市,其余均为副省级以上省会城市,表示出公共医疗和居民健康资源与城市行政等级较强程度的关联性。
第二,十强城市相对于其他分榜,区域分布较为均衡。从东西角度看,包括四座中西部城市,从南北角度而言,包括四座北部城市。尽管从百强城市来看,仍然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较发达的不平衡情况,但各大区域都有医疗资源强劲的中心城市起到辐射作用。
“基于历史原因,我们的医疗发展水平与城市行政等级基本挂钩。”吴开泽表示,一般来说,有好的医学院,往往就有好的附属医院,地方的医疗水平发展就会更好。而好的医院和医学院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北京和上海公共医疗资源优势尤为明显,人均寿命也位列前茅。
相比之下,教育分榜十强城市排名较令人意外,除北上广深及南京、杭州外,珠海、克拉玛依、拉萨、太原也跻身前十。
如何理解排名与大众印象之间的偏差?吴开泽解释,与衡量医疗设施总体规模不同,在教育资源方面,本次榜单主要观察人均水平。例如,每万人科研人员数、每万人高等学校教师人数、每万人中小学教师人数等。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些教育公共服务底子较好的中小城市,也脱颖而出。
珠海是全国首个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城市,也是广东省第二大高等教育基地,排在该分榜第四名。与珠海类似,太原在每万人高等学校教师人数上表现亮眼,位居该指标全国第四,另外每万人科研人员数位居全国第九。
克拉玛依作为老牌石油城市,其优势指标在于每万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居全国首位。2018年,全市人均到馆率达到0.85,高于东部发达地区0.6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在该分榜上的排名仅次于北京,主要在于深圳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其人均科学教育支出指标名列全国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