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11月06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挤掉价格水分 破解高值医用耗材三角困境

每经评论员 胥帅
  11月5日下午,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拟中标结果。经过本次集采,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
  万元降到百元,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水分被大量挤出。
  高值医用耗材一直备受诟病,国产冠脉支架和进口支架价格动辄上万,非普通百姓所能承受。但这又是老百姓需求很大的市场,从2009年到2019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已发展到超过100万例/年。以每台手术支架使用量约1.5枚计算,我国一年要用掉150万个心脏支架。
  在高值医用耗材供给充分的情况下,过剩经济却变为短缺经济,这岂非咄咄怪事?其高价格并非通过价格信号反映资源稀缺性,而是卖方市场通过单方定价实现暴利。笔者翻查一家生产高值医用耗材的上市公司,其支架业务毛利率竟然高达80%。
  这种高价是扭曲定价,对下游需求市场更是一种损害。老百姓、器械生产商、医院陷入了三角困境,普通老百姓用不起高价支架,支架市场不放量,不放量让生产商和医院承受高昂的单位成本。根据央视报道,以浙江长兴县为例,2019年,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共计开展冠脉支架植入手术400多例。由于使用数量较少,不能以量换价,最终造成了医院运行成本高、医保基金压力大、患者用不起的三方被动局面。老百姓享受不到优质医疗服务,生产商不能强化成本硬约束,也没有降本提效的革新动力。
  从长远角度看,这种医疗器械市场永远无法跳出相对初级的市场结构。
  卖方市场强势定价,这涉及到经济结构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实际上,过去的高值医用耗材是一种边际成本定价,成本的大头不是在生产环节,而是在销售流通环节。从生产商到终端层层揩油,多过一道手就多一道油水。
  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价低者胜出,这实际强化了企业的预算硬约束,砍掉了中间环节的剩余索取。长远看,企业会更关注生产环节的降本提质,让市场从灰色销售渠道竞争转为生产经营活动竞争。那些擅长歪门邪道,处处拉关系走后门的企业将遭受打击。通过一轮洗牌,真正优质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事实上,笔者翻查了个别集采中标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今年的销售费用同比均大幅下降,个别甚至做到“对半砍”。从财务数据来看,放量补价也并未让企业营收放缓。对于医院来讲,过去的高成本医用耗材成本大降,经济剩余在各个要素间重新分配。一方面,这有助于降低老百姓的手术费用;另一方面,也会有更多收入向一线医生、护士倾斜。
  这一轮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体现了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促进市场竞争的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采购成本下降只是原材料成本下降,还要防止医院维持原价攫取不正当利益。归根结底,医疗集采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享受医改的真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