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9月09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6]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教授:“未雨绸缪”,为健康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确定性

“今天要为未来的不测、风险预备资源,提前行动。”在“上海论坛2020”分论坛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教授谈及疫情对大家的最大启发时提到一个词,“预防”。“现在,大家更愿意投资预防了,怎样在这样一种很不确定的情况下,增加更多由于个人行动而带来的确定性,这是最大的改变。”吴凡称。
  基于女性养老需求的痛点,“预防”的理念同样适用。近期,中宏保险与复旦发展研究院联合推出了国内首份《中国女性养老与风险管理白皮书》,样本数据显示,女性计划养老事宜的平均年龄为43.8岁,仅有8.8%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在30岁或更早开始养老计划。针对女性养老的需求缺口,吴凡建议,保险公司也要特别关注保险产品端服务的不足。“如果在服务等方面能照应到,今后一定是既叫好又叫卖的产品。”
 
 应对长寿和健康有更多的预期
 
 谈及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启发,吴凡认为,“预防”是一大关键词。首先是政府角度,今后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上,更注重整个体系的完整;其次是,政府更注重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健全,如何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等资源用在刀刃上,需要政府通过体制机制完善和创新来更好地调动、配置这些资源。
  对于个人而言,“更注重预防”,也将是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的新迹象。吴凡举例称,最典型的表现是——上海的流感疫苗在既往年份不是被大家非常看好的,但今年流感疫苗还没开始打,大家就已经开始打听、预约了。
  在吴凡看来,这些行为透露出大家更愿意投资预防了,在这样一种很不确定的情况下,增加更多由于个人行动而带来的确定性,这也是最大的改变。基于女性养老需求痛点,“预防”的理念同样适用。吴凡认为,人无论在潜意识还是在心理准备以及物资准备上,都对自己今后的长寿和健康有更多的预期。
  白皮书指出,虽然商业保险提供的保障能够较好地规避女性在老年时将面临的风险,但未过半数(47.44%)受访女性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持有量既没有达到普遍持有的理想状态,也未达到其自身的心理预期。而在上海的样本中,有17.14%为个体户或自由从业者,有5.19%为家庭主妇,意味着超五分之一的受访女性可能没有第二支柱提供养老保障,折射出这一群体面临的养老缺口更为严峻。
 
 要满足女性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女性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预期寿命长,退休早。”吴凡分析称,女性生命过程有特殊时期、特殊的需求,从而带来生活、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不同特征。从生理角度,女性特有的疾病,比如乳腺癌、宫颈癌,有年轻化的趋势。
  白皮书研究表明,女性面临的健康风险令人担忧,样本中约三成(30.83%)女性认为自己的精神状态一般,且有亚健康的情况存在。女性在老年罹患疾病的风险也较高,据统计,中国60岁及以上女性患有不止一种慢性病的比例为77.6%,对女性老年健康风险的关注迫在眉睫。
  吴凡认为,女性在面临患病、丧偶等问题后,更容易有心理疾患发生。在社会层面上,女性前期社交圈相对较小,影响老年女性认知功能的维持。女性的社会需求是丰富多彩的,但现在恰恰比较单一。社交圈活动有宽度,种类越多,认知功能减缓得越慢。
  为满足女性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吴凡认为,商业保险在注重产品策划时,更要注意年龄的公平性、性别的公平性,根据个性化需求,定制特殊群体的产品。比如丁克、鳏寡,不同的女性有不同的定制产品。此外,保险公司也应关注后期的保险服务,如果在这些方面能够照应到,今后一定是既叫好又叫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