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6月16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经济“满血复活”已经不再遥远

每经评论员 李可愚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3%……面对刚刚出炉的2020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不少人的心里难免有些“五味杂陈”:喜的是工业表现持续强劲,连续两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态势;忧的是投资和消费这两个指标仍未“转正”,这难免让人有些失望。
  不过,“真相往往藏在细节之中”。仅仅看三大月度基础数据固然能够得出不少结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同一时间段内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中,有不少看似不那么显眼、却更具基础性和前瞻性,这些数据在5月的表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在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国际疫情仍不明朗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克服了不少艰难险阻,在多方面已经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
  我们首先来看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宏观经济发展的四个量化目标中,有三项与就业有关,其中有一项就明确:“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
  这也意味着,尽管我们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同时,我们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年就业目标任务的一半。
  “留住青山,赢得未来”。有了稳定的就业,既有利于生产,更有利于消费。经济的长期健康增长,也随着就业的明显改善有了更为牢固的“基石”。
  除了就业指标,其他具有前瞻性的先导指标也体现出中国经济具有健康发展的前景。
  PMI是能够较好反映未来经济是上行还是下行的先导性指标,国家统计局指出,当PMI连续3个月以上同向变化,就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变化。而5月份的PMI数据,已是自今年3月起连续第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方,说明经济复苏的愿景已经成为了现实。
  同时,在看似不如预期的多项宏观数据背后,深入分析也能发现其中也有着潜藏的动能和活力:汽车消费表现连续两个月走强、实物消费中网上消费占比不断扩大,说明国内市场传统消费和新消费正在同步修复;挖掘机销量稳步攀升。屡屡创下历史纪录,说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投资正实实在在地变成桥梁、道路、高铁,再一次体现出世所瞩目的“中国速度”。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每月发布的经济数据中,一些关键指标的表现也许不那么尽如人意,但它们一时的状态,并不会改变更多的数据所反映出的中国经济复苏大势。展望未来,经济全面“满血复活”,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