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5月14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4]

借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加速成型成势

199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卡萨达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第五波理论”。他指出,机场将取代过去的海港、内河、铁路和高速公路系统,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由此诞生的“机场城市”,将对全球城市现有格局带来“第五次冲击波”。
  在中国,如何利用机场造城正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课题。今年3月,上海发布《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导则》,提出从接轨国际一流商务区标准等五个方面打造产城融合的国际城区。即将开启“一市两场”时代的成都动作更为急迫。今年3月,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网络直播推介活动。根据计划,经过3~5年,空港商务区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空港商务区,而虹桥商务区正是其对标对象。
  机场造城的背后,是“流量”经济正在向“留量”经济转化。在新一轮竞争中,如何拔得头筹?对于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而言,双流以“临空商务集聚地、国际跨境消费城、品质生活新典范”三大定位“应战”。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利好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成都最重要、最独特的国家定位,也将是空港商务区的“制胜法宝”。
 
 从中心商圈到空港商圈 再造“中央活力区”
 
 从世界最新的发展趋势来看,机场正在成为城市新的商业中心。
  去年,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的“星耀樟宜”商业项目正式投运。除了服务长时间转机和机场购物的旅客,星耀樟宜的目标是打造新加坡的商业新地标——据其负责人预计,星耀樟宜每年将接待4000万至5000万人次,而其中有60%的顾客来自当地。在全球买家源源不断涌入位于市中心的乌节路购物街时,星耀樟宜独特的品牌和航空体验仍能收获拥虿。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作为城市的“流量入口”,机场与商业有着天然的相通性。而对于城市而言,机场则是拓宽商业版图的新战场。
  眼下,机遇降临到了坐拥“流量大户”的成都。
  去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客运吞吐量以5.5%的高增速增长至5586万人次,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第四的位置。而在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线骤减的情况下,今年3月,成都双流机场展示出了更强的韧性——其以198.02万的客运吞吐量一跃居于全国首位,超过北京、上海两座城市的双机场数据。
  2018年,成都提出将在2022年建设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将原先春熙路-盐市口单商圈扩充为包含三个国际化顶级商圈的商业结构,双流国际空港新城商圈正是其中之一。包含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在内,又一个“国际化高品质中央活力区”将在此诞生。
  在双流国际空港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消费是成都的传统优势,也是双流实现流量转化的重点。2009年入驻双流的成都时代奥特莱斯,距机场仅1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明显,已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奥特莱斯销售额前五、蝉联西部第一。
  机场如何成就新商圈?空港商务区产业规划的编制方、仲量联行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指出,只有一个奥特莱斯是不够的,还需要打造像“星耀樟宜”这样的项目载体。使双流变成流量节点,一面通过机场连接全球旅客,另一面则辐射西南的广大市场。
  根据现有规划,除借助自贸区、综保区等优势打造的跨境电商集聚中心,双流还计划到2023年,打造3个以上集大型购物、商务办公、星级酒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从适空商贸到航空新经济 探索“城市型机场”
 
 随着成都城市半径延长到50公里的超长尺度,明年即将投运的天府国际机场带来“一市两场”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双流国际机场作为“城市型机场”的特点也开始凸显。
  与浦东国际机场形成有效分工的虹桥,是同时享有临空与城市双重发展要素的典型案例。它不仅是上海最早集中发展涉外商务的区域,还形成了服务业总部经济集群。包括万科、龙湖和瑞安等企业均将其全国或地区总部迁至该区域。
  机场如何从远离城市、专攻适空商贸的专业载体,转变为城市配置资源的中心地区?邹丽娟团队进行了详细剖析。他们发现,与城郊型机场相比,由于城市型机场距市区近,享受航空商旅与城市居住、高校等复合型人口红利,更适合企业城市总部以及专业金融服务、临空购物、城市文旅、物流、教育等产业入驻。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TOD团队负责人陈学海更形象地指出,“今后,会有越来越多对时间敏感、需要经常跨国出差的公司对机场周边的办公场所产生需求,比如贸易、专业服务和技术行业。”
  在双流现有规划中,这些“关键词”随处可见。例如,空港商务区正在建设的国际会议中心,距离机场仅5分钟车程,能够满足商旅人士对国际性行业会议快节奏参会、当天来回的需求。
  美好的蓝图已然绘就,双流能否吸引企业总部纷至沓来?
  成都城市能级的提升,已使双流机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双流全年航空经济产值1663亿元,与之相比,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产值分别为653亿元、200亿元。在其带动下,双流2018年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区排名中从37位上升至32位。
  空港商务区的打造,则将带动整个区域产业产生“蝶变”。
  双流的设想,是通过土地腾退以及引导存量项目转型升级等办法,推动产业结构转变。按照邹丽娟的说法,就是要对全区的现有产业进行整体的提能改造,发展航空经济。体现在规划中,包括匹配航空产业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比如航空租赁、航空金融等产业,以及商贸展览、都市旅游等产业,均将成为空港商务区加速布局的产业门类。
 
 从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 丰富“第三级功能”
 
 如邹丽娟所说,机场的产业辐射效应,总是先从第一级近港功能开始,主要体现在基础物流、基础乘客配套等领域。而随着机场能级的提升,就出现了包括临空商贸、商业、专业服务等第二级功能。到第三级时,就会进一步衍生出公共服务、特色文旅等功能。
  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在分析“机场城市”概念时指出,未来机场本身也会成为一个旅行目的地,可以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也可以放松休闲。由此,机场“不再是一站式的旅程”。
  双流的“机场城市”之路正在成型。据双流国际空港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型国际商圈”的理念已被植入双流空港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当中。在机场西侧,一个可供举办体育赛事及市民活动的空港体育公园即将开园迎客;国际商品进出口展销中心拟引入运营商,与中央绿轴串起新的购物街,联通至时代奥特莱斯。若视线放远,空港商务区不仅与锦城公园仅一路之隔,还和双流万亩中央公园相连。
  充满绿意的城市生活场景,大大改变了机场周围的原有生态。如今,环绕机场行走,过去散乱的饭店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绿色的边界线。从已现雏形的“空港·云”开始,连接国际会议中心与空港体育公园,一条集商务服务、场景体验与空港观光于一体的聚集区已然成型。
  更重要的是,一种“先策划、再规划,先规划、再设计,先设计、再建设”的观念被运用于城市打造当中。
  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建设要求下,城市规划思维、建设方式、管理体系和营城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具体到空港商务区规划中,呈现出了一种“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活方式低碳化”的国际门户枢纽——绿色空间为底色、功能组团为单元、绿道体系为脉络、公园街区为场景,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产业与城市的结合,在起步区的规划中格外明显。在云溪带,重点布局商展体验、生态游憩等功能;在凌云湾,则承载商务服务、航空金融等功能,加之发展临空购物、科创商贸的云商谷以及聚焦会展的商展廊,“一带一湾一谷一廊”均与公园城市理念完美融合。有规划、有目标,在“一年强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之下,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的美丽画卷正按规划蓝图缓缓展开。文/杨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