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4月1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3]

每经独家专访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不想只生产“螺丝钉” 从“技术外包”挺进新药研发

每经记者 胥 帅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从一份商业计划书开始,2012年,在他读大学的城市——成都,JINLI(李进)创立了成都先导(688222,SH)。
  从公司只有2个人起步,8年后的2020年4月16日,成都先导作为西南地区科创板第一股正式上市交易。4月16日9时15分,在成都先导的科创板上市仪式上,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进表示,成都先导上市离不开政府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以及投资者的关注和肯定。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立足市场需求,以技术研发为驱动,继续巩固在新药发现领域的优势地位。
  在成都先导登陆科创板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李进。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他谈及DEL技术的未来、国产新药前景等众多话题。
 
 谈上市:从成都高新区起步以上市为新起点
 
 4月16日,西装革履加红围脖的“敲锣三件套”,57岁的李进将成都先导送上了科创板。
  相比笔挺的西装,李进更喜欢穿白大褂。早上7点穿着白大褂待在实验室,这一习惯保持了长达30年,他很喜欢这种感觉。
  直到现在,他都是很早来到公司、很晚离开的一个。“我不知道我们老板什么时候走,反正我一直都比我们老板走得早(下班)。”成都先导的一位员工说。
  成立8年,成都先导在我国新生的资本市场“试验田”——科创板上市。现代企业从来不是以证券化为终点,成都先导上市,既是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
  虽然年近花甲,但李进还是那样激情和专注。在他看来,科创板上市是公司的一个新起点。
  成都先导是成都高新区一家药物发现领域的公司,主要依靠其核心技术——DNA编码化合物库(DEL)的设计,合成及筛选,为客户提供早期药物发现阶段的研究服务。而该技术亦被视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尖端技术之一。默沙东、辉瑞、杨森生物等全球知名药企已相继成为成都先导的客户,亦可见其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目前,成都先导已建成分子结构超过4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实体化合物库。
  成都先导的这一核心技术填补了我国乃至亚洲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我国乃至全球小分子原创新药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药物种子库”。
  李进计划2020年将成都先导库分子结构提升至万亿量级。他希望成都先导继续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力争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的“种子库”及新药创制的“新引擎”。
 
 忆过去:从国外工作到创业一直在创新药领域
 
 上市交易的首日,成都先导全天大涨129.43%,收盘时总市值达188.6亿元。早盘开出后,成都先导迅速冲高,接近11时创造今日股价高点49.5元/股,全天最大涨幅141.2%,总市值逼近200亿元。成都先导全天成交活跃,收盘价为47.08元/股,成交金额11.07亿元。
  成都先导在科创板上市是又一个起点。谈到最初的起点——成都高新区,李进对它们长期以来的支持表达了感谢。
  据了解,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市双流区合作共建。经过四年建设,目前生物城“4链条1社区1体系”产业生态圈不断健全,公园城市建设已具规模。
  2020年2月,成都市出台《关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将形成“一源双核四带”生产力布局。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双核之一,将建成前沿创新核心引擎,强化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支撑作用,加快聚集世界一流创新平台、科研机构、研发团队和人才,打造国际创新高地。
  目前该生物城在金融支持、产业支持、人才支持、配套支持、招商奖励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及优惠。不只是天府国际生物城,李进还表示,企业发展过程中,成都高新区也从各个方面支持了企业。
  “我们从2012年两三个人到现在几百个人,这就反映出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李进表示,成都高新区对公司的支持令他印象深刻,从开始跟他们接触到最后落地,成都高新区都非常专业,“政策各方面都非常明朗,而且一些政务服务非常到位。”
  李进还认为,现在成都打造生物医药的产业功能区,这非常好,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
  到资本市场融资,需要更有效率地使用募集资金,这意味着企业和企业家更要注重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核算产出比,这一挑战不亚于又一场创业。但人的足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来回切换,人生本来就像一部创业史的周期循环。
  回到医药生涯的原点,李进曾经要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未来。庆幸的是,他的开局超过很多人。
  李进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录取者。在当时10个人录取不到1个人的激烈竞争中,他考进了原成都科技大学(现已合并至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专业,并由此赴英国阿斯顿大学大分子科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此后,他又进入英国名校曼彻斯特大学理论生物学专业博士后站做研究。
  接连在两所国外知名学府求学,李进的学术水平已崭露头角。接着的故事就如同成都先导招股书披露的那样,他被全球制药巨头阿斯利康“挖”走。
  教育部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李进是其中的一个,当他回到中国时,市场经济观念已全面渗透,医药产业链蓬勃发展。
  在2012年创立成都先导之前,李进待过的公司均为创新药企。李进深信创新药的未来,所以成都先导才能在鼓励高端生物医药的科创板上市。
  目前,成都先导已建成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分子结构超过4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DEL库)——先导库。
  “从客户角度上讲,(我们所做的)属于药物研发领域中密切相关的几个环节,因此同一客户会依据自身需求,一次性或逐渐采购我们的单一或多个业务。任何一项业务的快速发展,有可能会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但各业务之间不一定存在配比关系。”李进简单描述出成都先导业务和全球顶尖创新药企之间的关系。
  论转做创新药:“难道不可以根据
  我们自己的兴趣筛选靶点”?
  2020年,药明康德、药石科技等CRO领域公司备受资本市场热捧,成为医药牛股。李进认为,资本市场看到了CRO行业的成长性。
  成都先导的DEL又比传统的高通量筛选多走了一步,这也是公司获得全球前二十大创新药企青睐的关键。
  有了DEL技术的良好支撑,成都先导自己做新药研发项目也顺理成章。
  “这可能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你不能说我生产一个特殊的螺丝钉,而我永远就生产螺丝钉。”李进要搞创新药的底气是DEL分子库还可被利用的边际价值。这是成都先导DEL分子库的巧妙产权设置:“这个技术可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筛选靶点,难道不可以根据我们的兴趣筛选靶点?”
  李进认为,生物医药的药物是价值最高项,药物服务是次高项。作为企业,自然想拿下生产环节的边际报酬最高项。
  新药研发还可通过合约安排变现,“新药研发到一个阶段可以转让给别人,比如里程碑费和上市后销售费”。
  李进把握经济核算的商业原则——投入产出比以及现金流的平衡。当成都先导DEL的高毛利收入带来现金流,后者又投入新药研发的正反馈循环,“(这是)我们和只做新药研发出现大幅度亏损公司不一样的地方。”
  当然,李进也很谨慎,成都先导的创新药投放领域是肿瘤等人群急需治疗的庞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