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3月03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疫情之下 开源比节流更重要

每经评论员 李蕾
  近日,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宣布降薪,似乎降薪这件事从创业公司蔓延到了机构。但细看可以发现,国内机构除了诺亚财富外,主动降薪的并不多,降薪主要还是集中在创业公司之上。木屋烧烤、阿香米线、名创优品、水滴筹、优信、瓜子等都在近期宣布降薪,涵盖范围从高管至全员不等。也有员工表示并非自愿降薪,而是公司要求之下被迫选择的结果。
  疫情导致不少中小企业订单减量、开工延后、资金紧张,面临着资金链和供应链的双重压力。对他们来说,当务之急无非是“开源”和“节流”。尤其是后者,看上去既不用损兵折将,公司也不会因此背上债务和各种条款约束,相比裁员、贷款乃至对外融资,是一种更及时、更保险的救急方案。
  不过,或许眼下节流了,但后续则可能造成核心人员流失,让公司承受额外的损失,同时也降低了员工士气,长远来看其实得不偿失。事实上,除了节流,创业公司还应该在开源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这至少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拓宽销售渠道。比如,苏宁易购和购物中心要求全产业员工参与社群推广和销售。也有投资人向我们表示,会在“开源”方面为被投企业拓展更多渠道,从传统的线下销售向线上的全员营销迁移,在资源、方法论、经验上都为其做一些对接。换个视角来看,疫情也是考验企业组织是否足够灵活、能否快速转向和升级迭代的一个契机。
  第二,引入股权投资。很多零售消费类企业,尤其是餐饮类公司,现金流运转不畅是其选择降薪的主要原因。面对疫情,连一些餐饮巨头都表态称现金流只能撑三个月,着实令人惊讶。其实,如果现金流只能撑三个月,那么财务结构肯定谈不上多健康,疫情只是加速了问题的暴露而已。还有一些企业坚持不融资,主要是担心失去对企业的主导权,或是担心此时融资被压价甚至导致品牌估值下降等。引入投资固然会引起股权上的变动,但却不一定是坏事。用好资本这把双刃剑是当前几乎所有企业的必修课,不应简单逃避了事。
  第三,用好政策红利。综观当前政策面,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政策措施,通过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等方式,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超过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台了针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此外,央行、银保监会在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方面,也出台了不少措施,例如对贷款展期和续贷的临时性安排,都是非常有针对性而且落到实处的举措。正因如此,中小企业更应该积极知晓政策、用足政策、享受红利。
  总而言之,面对疫情,如何活下去是所有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但节流的方式不止降薪这一种。更为重要的是,在节流的同时也要积极开源,借好当下的各种“势”来积极变革、储蓄能量,这样的企业,在疫情之后必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