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2月19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7]

防疫情、抓复工 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

每经评论员 王砚丹
  近日,一张泸州市江阳区某企业的复工签审表流传全网。该表显示,企业复工复产需要盖9个公章,其中自己公司1个,相关部门8个。不少网友质疑,企业复工复产的程序过于繁琐。
  对此,2月17日,泸州市江阳区发布了关于中七建工集团华贸有限公司复工的情况说明,指出2月10日江阳区已有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七建工集团华贸有限公司承担江阳区的雨污分流改造项目,2月12日,该公司提出复工申请。2月13日,联合工作组通过全程代办的方式对该公司复工完成了审签备案。该公司于当日组织复工。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江阳区取消了审签备案程序。江阳区的公开回应,应该说从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网友们的疑虑。
  尽管如此,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很多地方的企业复工复产仍要履行一定程序审查,无疑是必要的。
  一方面,企业在没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盲目复工复产,隐患也是可以想象的。一旦有员工感染,更多员工的隔离、更多作业点的封闭、更多环节的问责,也是一些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另一方面,就中七建工集团而言,注册资本超过6亿元,一个比较大的公司的旗下项目复工,都要历经重重“关卡”严格审核,这对那些小微企业来说,从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示范”,复工复产审批程序多、“麻烦”多,但大家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公司的“小微”而放松防控责任,以及应当履行的复工复产程序。疫情防控,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本身也是一家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复工复产要盖八九个公章的背后,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一些地方企业复工复产难的困境。疫情当前,复工复产履行审批程序必要,简化审批流程同样必要。
  对于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复工复产也势在必行,因为这也是维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不能开工就没有收入,企业的银行贷款、房租成本、人员固定工资等却将照样支付。连年营收50亿元的西贝莜面村,其董事长贾国龙都会感叹: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更何况一些规模更小的企业,长时间停摆让它们受到的冲击或许更大。
  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生产秩序长时间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影响的不仅是经济数据,更是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抗疫攻坚和经济生产,两者并不矛盾,只是两者要同时抓好。
  就这个意义上来讲,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简化、优化复工复产流程,显然考验一些政府部门的“手艺”。
  比如,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分析工具,科学防疫、精准防疫,不盲目搞“一刀切”的粗暴防控;在经过审慎风险评估后,简化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或者像泸州市江阳区一样,全程代办也是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提高效率的好办法。又比如,云南有一个外出务工人员较大的县,就规定居民外出务工之前,首先要检查健康状况,并且由县政府组织包车,每辆车安排干部和医护人员随行,还配好牛奶、面包、药品等,将外出务工人员分批送往浙江。这也是比较让人放心的方式。
  都说中国经济有韧性,这份韧性,是通过一家家企业努力贡献体现出来的,是全体人民奋斗出来的。不少企业家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也显示出了自己的担当和力量。前段时间,老乡鸡董事长撕毁员工要求降薪联名信,豪迈喊话“宁愿亏5亿也要1.6万名员工有班上”刷爆全网。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防控、企业复工,不仅仅是企业的事,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必须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同时,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在对疫情严防死守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有生产、有买卖,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有工作,有收入,才是人们生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