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12月23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3]

《清明上河图》 一幅画,一部时光穿梭机

每经记者 杜蔚 董兴生 每经编辑 宋红 杜毅 刘大树 郑直
  900年来,坊间关于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延绵不绝;
  画作上14个题跋和各种印章,记载了它900年间的颠沛流离……北宋人张择端在5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人物800余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北宋汴京的社会百态、盛世繁华,跃然纸上。
 
 离奇的《清明上河图》
 
 动起来《清明上河图》(详见每经头条),让人身临其境,震撼不已。
  然而,如果告诉你,古画中的800多个人物,不仅有名有姓,有着鲜明的个性:或淳朴善良,或自私卑劣,或有情有义,或谄媚猥琐……而且还因时局变换,卷入数十起险象环生案件中,你会不会觉得更加离奇?!
  他们每个人都深藏着一个故事,由他们参与的这些案件,决定着北宋的生死存亡。
  从事过教师、电视、广告等行业的西北汉子冶文彪,就是让案件大白天下的“大宋提刑官”。
  十多年前,冶文彪到开封旅游,偶然见到《清明上河图》摹本,遂被深深吸引,这神奇的缘分,让后来的冶文彪潜心十年,研究画卷和宋史。
  前5年,他查阅五六千万字的资料;后10年,先花3年构思搭建思路,再用7年写作,最终完成6本历史推理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
  上个月,《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终于迎来大结局,鲜少接受媒体采访的冶文彪,终于有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敞开心扉,揭秘了“奇案”面世的诸多幕后细节。
  “《清明上河图密码》不止是根据画作推理案件,我更渴望推理出一个时代的大命运。”冶文彪如是说。
  NBD:《清明上河图密码6》比原定时间推迟了几个月?
  冶文彪:其实结局在七年前已经确定了,写作的难点在于如何收拢前五部铺开的几十上百条线索,类似于把一堆乱麻编织成一件毛衣。这可能有无数种写法,多花的半年时间,主要用在寻找一个最简洁高效的叙述策略上。
  NBD:如此庞大的叙事,创作难题在哪里?
  冶文彪:从构思到今年完稿,刚好整十年。准备工作主要有两项,一项是查阅北宋史料,这个工作量非常大,凡能找到的资料(我)都读了,至少有五六千万字。另一项就是构思,整体布局花了三年,每一部案件设计又至少要花半年。最大难题是主核构思,它有三项要求:一、画上八百多个人物,每个都有名有姓有故事;二、这些人和故事不能分散,要卷进同一个案件;三、这个案件和北宋历史命运紧密相关。
  NBD:您希望通过《清明上河图密码》表达什么?
  冶文彪:在这部小说中,我是隐身者。只呈现,不表达,尽可能提供最大的空间,供大家思考。当然,这种呈现也是一种立场,隐含了一些基本价值追求:一是人的平等性,没有配角,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二、多元性,每个人都自成世界,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世界;三、多因性,不论个人还是国家,命运的成因有着无限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归罪。
  NBD:你如何看待对作品的质疑?
  冶文彪:质疑主要有三条,一是人物太多,二是叙事视角切换太多,三是有些案件设计不够好。前两条我只能忽略,人物繁杂、视角多元是这部小说存在的基本价值点。从接收到的反馈看,《清明上河图密码》的读者中,年龄最大的八十多岁,最小的才上小学三年级。所以,阅读障碍主要存在于阅读习惯和偏好,这无法改变,一本书有它适合的读者群。至于案件设计问题,数量确实太多了,大大小小案件可能上百,我虽然尽力求精求新,可难免有些不够好。只能道声歉,我以后会继续努力。
  NBD:您出生在青海,在山东读大学,曾到成都居住,所写的又是河南的故事,这样的经历对创作有什么影响?
  冶文彪:居移气,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巨大。青海给了我明亮、宽广、质朴、苍凉的人生底色;山东给我的年轻岁月增添了厚重古朴;成都又让我多了些从容安静。写《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每部我都换一个清静的地方,对作品风格上有一种潜在的影响吧。
 
 衍生价值爆棚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其经济和文化价值也正在被不断深挖:
  以《清明上河图》为原型,打造的旅游景区——杭州宋城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
  去年,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清明上河图3.0》极为轰动,引发逾150万人前来参观,目前该展览在广州、绍兴等地热展。
  “《清明上河图3.0》制作费用在5000万元左右。”其总策划黄晓燕告诉每经记者,期间投入了近百人次的庞大团队、花费近两年时间才完成了3.0版的策划、制作、推广包装和运营。观者亦可走入《清明上河图》的最大酒家——孙羊店中与店小二对话,还能泛舟汴河,欣赏两岸绮丽风光。
  将时钟拨回到4年前,《清明上河图密码1》上市伊始,出版方曾表示该书题材和文本都是一流的,他们早已预料到要火,但没想到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反应最快,光线传媒、游族网络、完美世界……一干著名公司蜂拥而至。
  本就浩繁细腻的名画,被赋予如此多的灵性与诡异,篇目巨大,引人入胜。敏锐的资本自然嗅到商机,一度传出系列图书版权费高达几亿。
  “版权费几亿,尚属天方夜谭。”通过多番了解,每经记者从阿里影业相关人士处确认了《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版权归属,“几亿的版权费不现实,按照投资回收比例一算,得拍成一个什么样的剧和电影才能回本?但《清明上河图密码》相关版权确实在阿里影业。”虽然没有几个亿,但是价格不菲也是事实,只是具体的版权费价格,相关人士回应,“这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对此,冶文彪也向每经记者回应称,《清明上河图密码》全系列授权都给了阿里影业:“阿里影业有过《长安十二时辰》的成功经验,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专门为它到开封建造清明影视基地,并请了国内一流主创团队。”
  今年10月底,阿里集团合伙人、阿里文娱总裁、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优酷总裁樊路远以及阿里集团副总裁庄卓然、阿里影业副总裁曹刚一行,就《清明上河图密码》影视基地项目建设合作事宜已到开封实地考察。樊路远公开表示,通过拍摄网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将展示宋代时期的盛世繁荣景象。
  “汴京十二时辰”真的要来了。
 
 《清明上河图》场景
 发达的工商业
 
 汴京城临街的坊墙已被拆除,封建堡垒式的封闭型城市变成了开放的商业城市。
  据记载,汴京共有6400多户手工、商业场所,涉及一百几十个行业。其中,最盛行的是酒楼,包括最高档的“孙羊正店”和中小酒楼。
 
 繁荣的夜经济
 
 华灯初上,人流如织,夜里的汴京比白天更加妩媚与繁华。
  其实在宋代以前,夜市往往被禁。入宋以后,宋太祖赵匡胤顺应形势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汴京由此成为了一个不夜城,这里充斥着烟火气、食物的香气和人潮涌动的乐趣。
 
 繁忙的漕运
 
 当时的汴河,是大宋名副其实的水上生命线,对于汴京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清明上河图》中,张择端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和大量笔墨来描绘汴河漕运,再现汴河繁忙运输景象。
 
 惊险的虹桥
 
 一艘大船即将过桥,突然遇到湍急的水流,船身横直,桅杆未能完全放倒,一片紧张忙乱,引得桥上众人纷纷侧目关注。
  这是全画的正中位置,也是画家的神来之笔,以一个危机事件,凝聚了全画的焦点。要闯过的这座桥,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曰虹桥。它全部以木结构实现,如此纤薄的形制,如此大的跨度,足见该桥结构的先进。
  900年后,围绕这座虹桥、这只险些遭遇危机的梅船,有人揭开了北宋灭亡的旷世悬案。
 
 发达的海贸
 
 事实上,宋代的造船技术,还成就了发达的海外贸易。
  商船活跃于东亚、东南亚,乃至阿拉伯、地中海等地区,主要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进口主要有香药、象牙、珠宝等,从这家名为“刘家上色沉檀香香药铺”的小店便可窥见一斑。
 
 赶考集中地
 
 北宋已经发展出了成熟的服务业,大批茶坊、食店散布在街头巷尾。
  除了不同档次的酒楼外,还有可供人居住的客栈。这家“久住王员外家”,其实是一家客栈,有很多赶考的学子常住于此,等待参加朝廷大考。
 
 专科诊所
 
 宋代城市不仅在经济、文化领域成就巨大,在公共卫生与医疗领域也颇有建树。
  在“赵太丞家”,门前的两个妇人正在为醉酒的丈夫买醒酒药。诚如你看到这般,太丞是太医丞的简称,宋代的医官可以从事第二职业,给普通百姓治病。汴京人,有所谓的“病福”之说,就是因为看病方便,而且医术也较高明。
 
 热闹的娱乐场所
 
 宋代商业繁荣,城镇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地位也日益上升,市民文化崛起。与此相适应,出现了很多切合市民阶层的娱乐场所,与符合其口味的表演艺术。
  看,这边有一群市民正聚集在茶铺前,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当时已有说书、评话、讲史、小唱、戏曲等表演,供市民休憩、消遣。所以,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绝对的经济“大鳄”不无道理。
 
 《清明上河图》行业
 
 画卷《清明上河图》真实地蕴藏着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行当,当我们将画面放大后,惊喜地发现,900年前延续至今的几大热门行业依然是饮食、诊所、运输、住宿等。这也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社会兴衰与否,关乎民生的衣食住行始终是社会的主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根本。
 
 餐馆
 
 所谓民以食为天,“吃”总是第一要义。总览全画,汴河两岸和沿街的建筑物中,相当一部分是饭店。有人统计过,《清明上河图》所画的100余栋楼宇中,有45家是经营餐饮的店铺。
  900年前,不仅有摆几张桌椅板凳就开张的低档“路边摊”,还有二三层楼的高端酒楼。
  登高用餐,风景极佳,这便是900年前的一处高档饭馆,阁楼包间里数位雅士正在推杯换盏。窗下青松正盛,既能赏雅致景色,还能一饱口福。
  相应的目标客户也不相同,衣着华贵的有钱人在酒楼预订雅间,普通民众吃吃路边小摊,而囊中羞涩的只能站在酒楼门口流口水。
  位于码头的这处“大排档”将900年前的劳工生活细致地展现了出来。劳工正在搬运货物,忙活完后,也许就能在棚下买些简单吃食填饱肚子。
 
 旅馆
 
 虽然900年前尚无现在的宾馆、酒店一说,但供行人歇歇脚的旅馆也成为街上的耀眼行当。
  “久住王员外家”正是给过往入城者提供住宿的一处旅馆。有研究者指出,“久住”是宋代旅店业的广告用语,意思是“这里很舒适,值得长久居住”。
  从画面可以看到,旅馆门口,还有一“门童”在招揽客人,扬起胳膊仿佛在说:“客官住店吗,里边请!”楼上小屋内一名试子正在刻苦读书,反映了张择端当年的求学生活。
 
 外卖小哥
 
 “懒人经济”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看画中的“外卖小哥”,提着便携式温酒炉,右手拿着夹炭的夹子,去配送的路上还在东张西望。不知当时配送延迟会不会给差评。
 
 流动摊贩
 
 如今北方随处可见的马扎,早在北宋就已经有了雏形。画卷中有4个地方,都出现了可以折叠的支架。这种便携式交脚货架,表现了宋朝后期小摊贩的兴盛。
 
 算命先生
 
 悠悠千载岁月,酒足饭饱、身体健康之外,算命问卦则因市场需求,而成为北宋民间蓬勃发展的一个行业。
  《清明上河图》中还有一处人声鼎沸、生意爆棚的地方,便是悬挂着硕大“解”字店招的算命摊,十余位考生排队抽签,欲问前程几何。此外,还有不少算命问卦的小摊,散落在汴京的大街小巷。
  在一棵挺拔的老树下,搭有芦棚,悬有三个醒目的字牌,定睛一瞧,原来这里也是处算命卜卦的摊儿。
 
 公务员
 
 在城门口可以看到当时的税务部门,门口有四个人运来一批装着纺织品的麻包,一个货主进屋向税务官报税。值得注意的是,“秤”也在画中出现,一架台秤表明北宋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仔细看可以发现,税务所使用的不是现金交易而是票据,体现了北宋的金融管理水平。
 
 后记
 
 张择端和冶文彪两位“知音”跨越千年,让《清明上河图》再度熠熠生辉,冶文彪因复活了画中800多个人物而名声大噪,靠IP授权赚得盆满钵满。
  现代高科技为《清明上河图》插上想象的翅膀后,不仅撕下它“高冷”的标签,还让观众走进《清明上河图》里感受北宋生活。
  但我们更期待,期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所描绘的那样的情景:为画中比较突出的人物建立信息库,游人畅游其中可以和他们自由地进行攀谈。
  比如你到了小饭馆,问他3个人在一起喝酒多冷清,我们现在都是十个、八个人一桌的,他会对你说:不行,大宋有规定,多人聚众饮酒,有谋反嫌疑;比如与一个宋朝文人攀谈,他会告诉你苏轼、黄庭坚的命运。
  这样的《清明上河图》,相当于把宋人的笔记全部读了一遍。
  我们期待这样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