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7年 阿里巴巴“回家”
上市当天涨6.59%,市值逾4万亿港元,超越腾讯成港股第一大市值公司
每经记者 王星平 每经编辑 王丽娜
“远走的人总有一天要回家。”——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如是说。
11月26日9点30分,阿里巴巴集团(09988.HK)在香港交易所鸣锣上市,开盘价187港元,较发行价大涨6.25%。而截至当天收盘,股价涨幅为6.59%,市值达到4.01万亿港元(以港股股价计算市值),超越腾讯控股,成为港股第一大市值公司。
据招股书披露,阿里巴巴此次发行5亿股新股,另有7500万股超额认购权,按照176港元的定价,阿里巴巴最多在港集资1012亿港元(约合130亿美元),为2019年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一举夺得2019年全球新股集资和港股冻资双冠王,并成为港股史上第三大新股。
上市后,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也变成软银持股25.2%,董事、高管群体持股8.8%(马云6%,蔡崇信1.9%),Altaba(原雅虎)持股降到5%披露线之下。
对于这一天,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港交所,抑或是投资者,都等待多时。
重回港股水到渠成
此次回港上市虽然备受关注,但阿里在整个上市流程中自始至终都较为低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并未现身上市现场,而是通过视频亮相。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则在现场演讲中表示,“(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重要的时刻,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
正如2014年邀请客户代表赴美敲钟,在“回家”的历史时刻,阿里现场邀请了来自全球四大洲八个国家的10位生态伙伴,来代表阿里巴巴敲响上市铜锣。
据悉,相比5年前赴美上市,当时8位敲钟客户7位来自中国。此次中国香港上市,阿里的敲锣客户从中国人变成了“世界人”,从电商人变成了“跨界人”。变化之中,也折射了阿里巴巴业务的迭代和全球化的进展。
事实上,对香港,阿里巴巴可谓“爱你如初恋”。
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首次上市即选择香港,市值一度达到1996亿港元,市盈率超300倍,成为当年“港股新股王”。不料随后阿里股价因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遭到重创,最高跌幅高达90%。多重原因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最终于2012年宣布阿里私有化,告别港交所。
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首次谋求整体上市时,中国香港依旧是阿里巴巴的首选。无奈因“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与港交所机制不符,阿里巴巴遂远赴美国上市。
2014年9月,阿里登陆纽交所,募资25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IPO项目,截至目前股价已经较发行价翻了3倍。不过,马云仍对香港念念不忘,赴美上市的第一天,他承诺,“只要条件允许,我们还会回来”。
错失阿里巴巴,也成为香港金融市场的巨大损失。正因如此,去年港交所启动了25年来最大的改革。2018年4月港交所发布IPO新规,解除对同股不同权公司的限制,并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自此,内地互联网企业赴港上市潮开启,小米和美团点评相继登陆港交所,而这也意味着港交所向阿里张开了怀抱。
此次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虽然马云已经退休,但这也算是完成了其心愿。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当然,这不仅是阿里巴巴的执念,也是港交所的期盼。阿里这一科技巨擘在港上市,对港交所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或引领中概股回港上市
对于香港来说,阿里的上市融资相当于最后的冲刺,能够让港交所在今年的全球IPO冠军争夺战中领先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自9月份以来,百威亚太控股公司、物流地产平台ESR Cayman以及其他十几家公司在香港总计融资115.3亿美元,使得港交所距离全球IPO冠军只有一步之遥。即便按照最低100亿美元的融资额计算,阿里的上市也会让港交所登顶。
此外,过去在外界的印象中,港股市值前50基本都是金融与地产的天下(腾讯例外)。很显然,接入“科技”与“互联网”的基因是港交所转型的重要一步。尽管目前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有了腾讯、小米、美团点评等科技互联网公司,但不少投资者认为,港股投资者对于科技股的选择并不多。阿里巴巴的顺利回归,将起到示范作用,有望引领更多像京东、百度、网易等互联网龙头公司回港上市。
选择此时赴港上市,对于阿里来说显然意义非凡。正如此前张勇在《致投资者信》中所说的那样,“这是20岁年轻的阿里巴巴一个新的起点”。
那么,不差钱的阿里,为何选择重启上市路?有业内人士认为,阿里此举并非因为融资的迫切性,但回港上市能为之后的新业务投资提供更加充足的弹药。或许就像此前张勇说过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晴天时修屋顶,在顺境中做规划。”
当然,虽然不差钱,但也还是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目前,阿里业务大体上可分为三块:核心电商、数字媒体、娱乐及云计算。其中核心电商是阿里唯一的利润来源,后二者虽然高速增长,但仍处于亏损局面。
“晴天修屋顶”才能有备无患
近几年,兴起于社交电商的拼多多,在市场战略上押注成功的同时,也选择了一条在互联网行业竞争中百试不爽的战术——低价掠夺竞争。这一看似“简单粗暴”的打法,却刚好切中了人性中最本质的痛点。这也使得拼多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成为电商领域的一大巨头。
这一点,在拼多多近期发布的本年度第三季度财报中就有所体现。拼多多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拼多多平台年活跃用户突破5亿大关,达到5.363亿。这一数字与淘宝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而在拼多多之外,阿里巴巴还要面对“京东们”的竞争,厮杀同样惨烈。
持续且多维的竞争,促使阿里不断投资并购,也需要其对新业务不断投入。近年阿里巴巴在物流、本地生活、新零售、海外市场等领域投入巨大。2018年以来,阿里巴巴相继收购饿了么,投资中通快递,领投小红书,收购土耳其电子商务公司Trendyol多数股份,入股申通快递,注资阿里影业等,对资金都有较大需求。
就在此次上市之前不久,阿里233亿元增持菜鸟网络。今年9月,阿里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
根据阿里此次香港上市的招股书,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的营业成本为655.46亿元,占收入比例的55%,2018年同期为467.86亿元,占收入比例的55%。如此看来,外有“弹药”充足、虎视眈眈的对手环伺,内有尚未盈利的新业务需要不断投入,尽管不缺钱,但“晴天修屋顶”才能有备无患。
此次上市,一方面有助于巩固阿里这家亚洲最具价值之一公司的市值,另一方面也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投资优质标的的机会。
对于所募资金,根据招股书,阿里会将此次募集资金用于驱动用户增长及提升参与度;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以及持续创新等三个方面。具体来看,阿里会持续在云计算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和营销系统进行投入,创新产品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