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眼看盘:周期股爆发 科技股黯然向隅
每经记者 郑步春
周一A股涨跌互现,基建领涨,消费白马、科技股下跌。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0.72%至2906.17点,深证综指跌0.44%至1600.45点。中小板综指跌0.44%,创业板综指跌1.46%。此外,上证50涨0.99%,上证银行分类股指涨1.22%。
中国交建、宝钢、万科、华新水泥、神火股份等周期类股集体疯涨,这是周一盘面最大特征,显然市场发生了风格切换,由之前的大消费、高科技炒作变成了周期类股炒作。市场风格切换后,之前主流板块不可避免出现抛压。
在各类抛盘较多品种中,科技股为重灾区,如汇顶科技、深南电路等。至于医药板块,因其上周跌得较惨,故周一跌势还算温和,恒瑞医药、爱尔眼科等仅是小跌。
最近我至少两次提示了周期类股的潜在机会,却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来,且来势还能这么猛。
周期类股中有一批国企股,之前受抑于大股东换购ETF操作,但其后交易所收紧了相关规则,所以我就猜想此类个股就已了初步反弹潜质,而当宏观经济面出现些其他支持信息时,这类股反弹即水到渠成。近期钢铁、煤炭均有价格走高的相关利好,虽然基本面不是特别扎实,但毕竟仍然属于利好。
周末各大媒体有个消息是猪肉跌价,这或者就是积极信号之一,因为实际上减弱了管理层推出宽松政策时的掣肘因素。
周期股另一利好也许与机构投资者对经济接近见底的预期越来越强化相关,因我发现近期一些机构研报大多推测经济或许已接近见底。
可能公募基金一些操作偏好也对周期类股上涨起到推动作用。对一些公募基金来说,今年来的盈利还是相当不错,盈利来源主要是“抱团”,所以他们本能上就有减持涨得较好个股的冲动,减持后一部分资金或许就会换购仍在低位的周期类股,也许他们相信这样的操作能“锁住盈利”。由于公募基金行为有高度趋同性,所以他们想法的波动也会造成板块或个股的相应波动。
今年许多基金结账日是11月末,投资者应注意这点,这意味着下月股市或许会有稍稍出人意料的走势。
投资者对周期类股可以视业绩实情进行适度投资,但注意不要过分追高,不宜用炒作科技、消费蓝筹那套思路来对待周期类股。毕竟现在周期类股处于相当超跌的位置,这个时候上涨也许并不需要十分充足的理由,一些粗糙理由也许就足以推动其上涨。然而,随着此类个股反弹到一定程度,不再过分超跌时,届时就需要更为充足的逻辑支持了。
笔者已在微信平台开辟专栏,读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间通过微信直接查看笔者的最新观点,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N+财经(微信号: njcj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