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投资回暖:连续数年业绩跑赢大盘 监管多项政策助推发展
每经记者 王晗 每经编辑 肖芮冬
目前,国内权益投资基金占比仅两成,尽管权益投资赚钱能力尚佳,但其规模却停滞不前,提升权益资产占比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指明公募基金要提升权益类产品占比。大力发展权益投资理念在今年的多项政策推升下逐渐升温,权益投资正逐渐成为打造公募核心竞争力的“王牌”。
权益投资占比较弱 购买力打折
在公募行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公募基金规模从2012年的3.62万亿元,扩张至今年9月末的13.79万亿元,而权益类资产规模却始终止步不前。
中基协数据显示,2012年底,权益类基金在公募行业资产规模占比47.24%;而在2018年底,权益基金占比缩小至16.73%。尽管这一情形在今年好转,但截至9月末,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2.87万亿元、占比仅小幅提升至20%以上。
从近十年基金存续数量来看,2012年末,公募基金数量为1173只,股票型基金534只、占比45.52%;而到了2019年9月底,开放式公募基金总数已增长5倍至5448只,其中股票型基金数量增至1054只、占比已下滑至19%。
相比之下,调仓更灵活的混合型基金高光时刻源自2015年大牛市——从2012年底的0.56万亿增至2.23万亿元;而在市场冷却沉淀后,混合型基金规模随即萎缩,截至今年9月末的规模为1.71万亿元。
另有数据表明,公募基金在股市的购买力也在下降。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2018年底,公募基金持有1.47万亿元A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的4.17%。这一指标在2007年达到最高点27.93%,之后一路下行至2017年12月31日最低点3.87%,此后缓慢回升。
权益投资收益颇丰规模却止步不前
记者梳理近10年基金业绩发现,大部分年份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表现都跑赢大盘。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10年间,普通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为107.16%,大幅跑赢沪指(-8.44%)。其中,23只普通股基成立以来涨幅翻倍,更有基金成立以来涨幅高达607.35%。另外,偏股混合基金十年来平均收益率达73.21%,10只偏股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涨幅超1000%。
今年以来,主动权益投资基金的业绩也可圈可点。截至11月13日,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4.96%,偏股混合基金也有30.8%的平均涨幅;而同期沪指、深证成指涨幅分别为16.49%、33.81%。
尽管10年间,权益类基金投资收益颇丰,但并没有汇集明显的规模效应。在盈米基金CEO肖雯看来,目前权益类基金现有的很多销售和渠道策略还不够完善,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长期和持续营销的力量。这么多年来,很多权益类基金投资者没有收获中国上市公司高速增长的红利,主要是基金公司、销售渠道、投资者三方利益不一致导致了投资者买基金后并没有做到长期持有。“在权益基金的销售上,更需要
‘买方投顾’的服务,理念先行,解决方案跟上。”
多项政策助推 权益市场如沐春风
针对公募权益投资,证监会祭出监管“组合拳”。今年9月,证监会明确资本市场“深改12条”,为推动公募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定调。10月,证监会优化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机制,进一步提升权益基金注册效率。
在缩减权益投资申报流程的同时,监管还加大了对债券型基金、债券指数基金等非权益类产品的申报管控。这一举措被业内认为是监管释放推动权益投资的信号。
今年11月,易方达、南方、华夏、嘉实、中欧首批5家试点基金公司拿到投顾业务资质。长期而言,基金投顾的使命是让专业的投资顾问辅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长期持有权益资产,从而获得资本市场的回报,这也有助于推动全市场权益类基金的发展壮大。
政策引导下,权益基金在公募投资市场的影响力开始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规模9790.8亿元,权益类基金达4191.84亿元,占比超四成。与此同时,明星基金经理加持的“爆款基金”频频现身市场。据统计,年内已有17只权
益基金首募规模超过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