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10月29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万亿解禁潮来了 减持规则亟需打补丁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一度偃旗息鼓的解禁潮,最近又成了A股市场的焦点话题。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以10月23日收盘价计算,今年第四季度A股总计有市值8686亿元的股份解禁;其中23日之前有2226亿元,之后有6460亿元,解禁市值较大的几乎都是金融股。比如11月18日解禁的上海银行、中国人保,解禁市值分别高达711亿元、396亿元。如果将时间线再延长,2020年一季度,A股解禁市值将超过万亿元级别,达到11657亿元,对市场的压力尤胜过今年四季度。
  庞大的解禁市值已经对市场构成了明显压力。比如天风证券,10月21日其18.35亿股限售股份解禁,解禁市值128亿元,结果天风证券连续两日跌停,市值蒸发68亿元;同样的压力也传导至华泰证券,10月21日其股价也大跌5.7%。
  股份解禁虽然并不等于减持套现,但今年A股市场的减持金额明显放量却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重要股东总计减持约26亿股,总市值近2375亿元,是2018年全年1810亿元的1.3倍,刷新2016年以来A股的年度减持纪录。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一方面,这和今年一季度A股大涨带来的财富效应有关,股东们兑现利润的意愿变强。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以来,涨幅超过100%的(不含今年上市新股)上市公司共149家。其中,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减持的多达88家,完成增持的仅有3家。
  另一方面,则是和减持手段的进化有关。
  2017年5月末,证监会“史上最严减持新规”的出台对稳定市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之后重要股东的减持、大宗交易的规模均有大幅下降。如今,减持手段又被市场主体频繁创新,当下更流行、更便捷的方式就是以ETF基金作为新的“过桥减持”通道。这种减持方式尚游离在监管措施之外,重要股东通过ETF减持毫无阻碍。
  解禁潮的浪头已至,减持的监管措施也亟需打上补丁,这有利于市场平稳发展。据多家媒体报道,证监会有意对减持规则进行修订,已形成相关方案。个人认为,新的减持规则,应当注意处理好两种关系。
  一是促进市场稳定与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关系。调整减持规则能够促进市场稳定,但也意味着某些减持手段会受到抑制。A股的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推进,对内是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注册制改革,对外则是取消QFII和RQFII的额度限制、推动沪伦通等开放举措。减持规则的调整,同样需要遵循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在减少投机资本套利、加大对违规减持处罚力度的同时,也需要为各个市场主体正常的减持行为提供畅通的渠道。
  二是服务好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正常退出的关系。2017年的减持新规,大大拉长了PE的退出时间,那些只想着短期套利、快进快出的机构受到的影响较大,但专业化程度高、擅长产业投资和基本面研究的机构反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这类机构投入的资金往往进入了实体经济领域,而非投机资本那样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制造泡沫。不过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即便有2018年3月份的特别规定对PE退出提供便利,但由于认定太过于繁琐,落地案例寥寥,退出渠道收窄导致PE规模明显下降,进而提高了初创公司的融资难度。
  处理好上述两种关系,考验的是监管者的智慧,踟蹰不前的A股也在等待这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