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9月2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58]

“三发驱动战略”全面推进科伦药业加速向国际创新型制药企业转型

 任何一家民营企业的孕育与成长,都离不开国家发展的襁褓。始创于1996年的科伦药业,可以说是我国社会经济与医药产业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及医药行业都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关键节点,科伦药业从大输液龙头向抗生素全产业链布局,再到以创新药作为驱动企业发展的长远动力,不仅是一家民营医药企业顺应时代与行业变迁的战略举措,更在无形中筑成一个时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潮头。
  这部中国民营医药企业向国际性医药创新企业的转变史,是中国制造业变迁史的一个小小缩影和代表。
 
 “输液大王”的坚定转型
 
 曾几何时,提到科伦药业时总伴随着另一个名字——“输液大王”。
  的确,输液产品是科伦药业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甚至领导地位的关键。彼时,刘革新调动所有力量投入生产儿童输液产品,一举实现“当年策划、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盈利”的“五当”奇迹。1999年,科伦药业进行GMP异地扩建,建成了全国规模领先的大输液生产基地,”输液大王“之名由此而来。
  可以说,急速增长的科伦已经将竞争者远远甩在后面。但显然,急剧变化、高速发展的行业与社会需求不会让一家企业永远停留在已经登顶的高峰。正如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其名一样,刘革新一直带领着科伦不断”革新“。
  从2010年上市以来,科伦药业立即启动百亿产业投资计划,开始实施“三发驱动、创新增长”的发展战略——第一台发动机是通过持续的产业升级和品种结构调整,保持科伦在输液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第二台发动机是通过对优质自然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利用,构建从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抗生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第三台发动机是通过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多元化的技术创新,积累企业基业持续发展的终极驱动力量。
  多年以来,创新药研发是我国众多医药企业跃跃欲试却又心存忐忑的领域。高投入、高风险,“一不小心“就是数以千万计的投入打水漂,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坚决持久的创新精神的企业,很难等到创新药成果面世。
  对于科伦药业来说,从输液业务的”舒适区“走出也并非易事。但强大的投入,无疑是说明科伦决心的最好佐证。据了解,2010年科伦的研发费用仅0.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只有2.87%。但这一数据到2018年已经升至11.14亿元,在A股医药上市公司中绝对金额数排名第6,2012~2018年研发支出复合增长率达到31%。2019年上半年,科伦持续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66575.15万元,较同期增长35.71%。
  国盛证券曾撰文指出,“创新药研发的成功需要什么?第一是领军人物的眼光和立项;第二是人才持之以恒的踏实推进;第三是持续性的高投入,核心在于提高成功率。”有了领军者的坚定领导和持续稳定投入后,科伦药业研发队伍从2012年的120多人,增长到2018年的2593人,平均每天引进1人。
  短短几年时间,从无到有,科伦药业创建了较为完整的仿制药、创新药研发体系,目前已经跻身中国创新药第一方阵,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即是科伦创造的一大奇迹。
  从2013年启动研发创新的变革开始,科伦药业用六年时间推动公司完成由单纯输液企业向高技术综合性制药企业的一个历史转折,这是适应中国制药业新形势的顺势之举,亦是中国制造业变迁发展史的缩影和代表。
 
 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永动机”
 
 从“输液大王”到“三发驱动”,科伦药业的变革恰逢其时。近年来,科伦药业在医药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又进一步说明了其变革路径的正确性。
  在大输液领域,科伦药业继续保持”强者恒强“的优势地位。在公司2018年163.52亿元的总营收中,输液板块收入98.80亿元,毛利率高达71.2%。
  近年来,随着营养性输液市场的持续增长,科伦积极拓展这一领域。2017年和2018年,科伦肠外营养输液产品7项获批上市,其中6项为首仿。随着科伦肠外营养产品的持续丰富,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大输液重要的新增长点。
  如果说大输液板块体现的是科伦药业的专注与坚持,抗生素产业链板块则显示了科伦的前瞻和魄力。2010年底,科伦“远征”伊犁,一砖一瓦、一群人一支队伍从无到有构建起全产业链的抗生素板块。
  8年来历经波折,川宁项目终于在去年“修成正果”,并在同年实现收入32.86亿元,净利润6.09亿元。随着抗生素产业环保政策的趋严,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发酵、化学提取、酶解、控制和节能环保技术,实现重点技术、重点环节关键性突破的川宁项目为科伦带来的效益将是长远可期的。
  在输液板块提供持续动力、抗生素板块提供业绩弹性的同时,科伦药业的研发管线布局也陆续进入收获期。兴业证券研报称,从2017年起,科伦药业的研发体系逐步从单纯投入阶段进入投入产出并行的阶段,实现了仿制推动创新的良性循环,打造了短期(首访和一致性评价品种)、中期(高壁垒的难仿品种)、长期(创新药)相结合的研发管线。预计未来三年,科伦将进入研发成果的密集落地期。
  数据显示,2018年,科伦获得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批件5项,其中创新小分子2项,生物大分子3项,向美国FDA提出创新药物IND申请1项,并已获准开展临床研究;KL-A167进入关键临床Ⅱ期。科伦药物研究院副院长陈得光曾表示,目前,科伦的药物研究已经进入了由仿制推动创新,由创新驱动未来的良性循环。预计到2021年前后,科伦就会有创新药可以上市了。
  “科伦三发驱动最关键的一发是创新驱动,也是未来企业能够长盛不衰的永动机。大输液和抗生素的利润支撑,加上仿制药收获的助力,科伦有望在未来几年开出创新之花”,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如是说。
 
 向创新导向型国际制药企业迈进
 
 当“三发战略“已经在科伦内部站稳脚跟并取得一定成效,科伦药业的新一轮变革,又开始了。
  面对中国制药界的新形势,2019年,科伦药业启动资本推动下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全球化,向具备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导向型国际制药企业的目标迈进。
  今年,科伦药业连发几则喜讯,控股子公司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安源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创新肿瘤免疫药物KL-A293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通知书;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药物KL060332胶囊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通知书,以及控股子公司KLUS Pharma Inc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抗体偶联药物“注射用SKB264”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申请并获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KL-A293注射液和注射用SKB264均拟用于恶性肿瘤治疗,而目前全球尚无该靶点的药物上市。KL060332胶囊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全球亦无同机制药物获批上市。
  陈得光曾表示,科伦的创新药物研究,当中72%集中在肿瘤领域,这是因为肿瘤是当前全球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的一个临床需求。”2018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做在全球还属于临床前的一些靶点,这个靶点在全球还没有药物能够进入临床研究,我们和发达国家的一些大的制药企业,在这个领域当中基本上算是同步的,时间差就在1~2年。也就是说,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未来是可以和发达国家实现药物在全球的同步上市。这个也是科伦在医药新时代做创新药物研究的一个重大战略——靶点前移,加强国际化创新能力。“陈得光补充到。
  2018年8月18日,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博泰生物还与Harbour公司签署许可协议,科伦博泰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PD-L1单克隆抗体项目有偿独家许可给Harbour公司,进行除中国以外范围的开发和销售。这份许可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加快抗PD-L1单克隆抗体项目在全球的开发速度,上市后将为全球肿瘤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手段,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品牌和创新项目国际化能力。值得关注的是,PD-L1目前是全球抗癌药物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次专利授权标志着科伦药业的研发能力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从”输液大王“到”三发驱动“,再到向创新导向型国际制药企业的目标迈进,科伦药业的发展路径,是一家民族企业自立自强于世界的体现,也是一家中国制药企业为中国制造”代言”的奋进之路。而这条路,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