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9月2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32]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未来靠科技创新激发交通强国建设活力

每经记者 张 蕊 每经编辑 陈 旭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这是1949年前后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但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率先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而在改革开放以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加速推进。
  如今,我国铁路路网纵横延伸,公路路网四通八达,大型港口建设成就突出,民航面貌焕然一新……
  70年的建设,使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为主的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交通运输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交通运输发展实现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阶段性转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9月19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更是进一步明确了交通强国建设的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在不断向交通强国坚实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绩?下一步发力方向在哪里?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
 
 多项基础设施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
 
 NBD:70年来,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诸多辉煌成就中,您认为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在您看来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
  吴洪洋:7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快速增长,综合运输规模与运输能力均达世界领先水平。
  当前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道、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数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均居世界第一,铁路营业里程、公路总里程、运输机场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二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兴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隧、深水筑港、大型机场等一批交通超级工程震撼世界,高速列车、大型客机、新能源汽车等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共享出行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潜能,也成为我国的一大特色。
  三是交通运输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运输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加强。
  我国道路、水路、铁路、民航交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多年来明显下降,行业应急救援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城乡道路客运通达率、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客运、货运集疏运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我认为主要得益于四方面因素: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人民满意的交通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坚持在服务大局中谋划先行担当。
  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坚持以目标导向引领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交通运输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
 
 NBD:您如何评价70年来我国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的成绩?
  吴洪洋:70年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绩斐然。首先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的发展正由“加快建设”为导向,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导向;通过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转型升级。
  其次,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始终将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作为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行业积极应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
  此外,综合交通运输改革和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家层面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综合交通运输改革向前迈进一大步,大幅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NBD: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绿色交通的发展。您如何评价我国在绿色交通建设方面的作为?当前我国绿色交通建设处于什么阶段?
  吴洪洋:近些年来,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推动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交通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升级,在绿色交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总体上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运输结构不尽合理、绿色交通治理体系不尽完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仍难以有效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应该说,我国绿色交通建设目前正处在快速上升阶段,未来的路还比较长,还需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
  一是持续优化客货运输结构;
  二是进一步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方式;
  三是显著提升绿色出行比例;
  四是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是有效应用清洁高效运输装备;
  六是有效控制污染排放;
  七是生态保护加大成效。
 
 新技术激发交通运输业新动能
 
 NBD:您如何看待一些科技手段、智能手段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的科技水平如何?
  吴洪洋:随着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手段、智能手段应用广泛,在智能交通领域,开展了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和交通状态感知、交通运输实时监控和监管。
  此外,在船联网、车辆网、物流信息平台、出行信息服务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智能手段和科技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运输服务效率与能力。
  在城市交通领域,科技手段和智能手段催生多元化服务模式竞相迸发。“互联网+”与城市交通融合发展,差异化定制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全国有超过50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定制公交服务,多个城市开通定制公交、商务班车、旅游专线、通勤班车等特色公交。
  另一方面,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分时租赁等“互联网+”出行服务模式迅速普及,“按需定制、一键购票、便捷换乘”的出行服务产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选择。交通一卡通、手机移动支付、二维码付款、银联闪付等非现金支付稳步推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元支付得到了快速普及,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已进入公交移动支付时代。
  总体上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城市交通成为新技术应用的领先领域,城市客运“智慧化”“品质化”趋势明显,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业态迅速发展,激发了传统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交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技术支撑,但也对城市交通治理能力带来了挑战。
  比如新业态与传统服务的不公平竞争问题较为突出,行业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滞后,对于互联网新业态联合监管合力尚未形成,行业还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管理部门加快提升城市交通治理能力。
  未来一段时期,城市交通车辆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共享化、智慧驾驶、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应用,也会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者和实践者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创新发展,推动行业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城市交通深度融合,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区域和部门间的分散治理,大力推进“跨部门、跨方式、跨区域”协同共建共治,形成政府善治、市场巧治、社会共治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政策创新,不断完善城市交通发展配套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包括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深度不够,前沿性技术储备不足;科技创新全链条设计不足,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之间通道不够畅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领跑科技创新的重点科研平台、科技领军人物和卓越创新团队相对缺少,部分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缺乏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此,未来我们还要在这些方面着力补齐短板,才能真正实现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
 
 (一)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可能引发交通产业变革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含可变轨距)客运列车系统、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
  (二)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
  (三)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交通行业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