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9月2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31]
高速公路、高铁里程全球第一 十大集装箱港口占据七席

70年交通运输“主动脉”焕发勃勃生机

每经记者 张 蕊 每经编辑 陈 旭
  1949年,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里程1.1万公里,只有12条航线……
  “要致富,先修路。”7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运输服务能力连上台阶,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先行官作用。
  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2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5倍;公路总里程达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倍;定期航班航线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2.2亿吨,是1949年的1390.6倍。这组数据清晰地显示出,1949年以来的70年,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密集成网、综合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的70年;是交通运输业不断深化改革、向交通强国目标坚实迈进的70年。
 
 投融资改革起巨大推动作用
 
 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后体制、机制的创新。在被问及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改革历程时,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咨询研究中心主任苏斌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改革,主要依靠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
  从顶层设计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但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投资体制下,缺少资金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1983年,原交通部提出“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的改革方针,这种设计初步调动了行业和社会的积极性,通过地方探索,在公路建设上实施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投融资模式。
  1984年,国务院第五十四次常务会议批准同意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使得公路建设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加快发展的环境,引发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公路建设热潮,我国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
  苏斌告诉记者,从市场化方向来看,管理体制也是从垄断向“放管服”改变。在引入个体经营者进入市场的基础上,我国运输市场准入机制不断放开,统一 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逐步形成,管理体制也从约束型、计划型的运输行业管理向建立市场秩序、提供市场公共服务、维护市场发展环境转变。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运输能力非常有限,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破解运输瓶颈,我国逐步推动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改革。由于各种运输方式在改革阶段、路径上存在差异,公路是放开比较早的,铁路由于体制比较僵化,瓶颈还没完全突破,所以就形成了公路在运输结构中占比较大的不合理现象。
  苏斌说,随着近年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能力不断释放,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的运输结构调整也在不断深化,“公铁”“公水”等联合运输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
 
 综合运输网络日趋完善
 
 如今,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多种运输方式与1949年相比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其中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已成为我们闪耀世界的亮丽名片。
  铁路方面,1949年以后,我国以沟通西南、西北为重点,修建了大量铁路线路和枢纽。到197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增至5.2万公里。改革开放后,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路网质量显著提升。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2.6%。
  2008年京津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经过近十年快速建设,“四纵四横”高铁网建成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到2018年末,高铁营业总里程3万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年均增长46.2%,高铁营业里程超过全球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公路方面,1949年以后,在修复原有公路基础上,我国陆续修建了川藏等公路干线。到1978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89万公里,是1949年的11倍。改革开放后,国家持续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公路总里程迅猛增长。到2018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倍,年均增长6.1%;公路密度达到50.5公里/百平方公里。
  自1988年沪嘉公路建成通车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不断提速,实现从无到有再到覆盖成网的跨越式发展。到2018年末,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4.3万公里,年均增长25.8%,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此外,我国的大型港口建设也加速推进。到2018年末,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是1949年的148.6倍,年均增长7.5%。2018年,在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有7席。
  70年来,中国民航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到2018年末,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年均增长9.3%;定期航班航线里程由1950年的1.1万公里增至2018年的838万公里,年均增长10.2%;国内定期航班通航城市由1950年的7个增至2018年的230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数量由1949年的36个增至2018年的233个,初步形成以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
  在运输方式齐头并进的同时,我国的运输保障能力也稳步提升,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多元化交通工具,极大满足了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带动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大幅增长。
  2018年,全国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179亿人,旅客周转量34218亿人公里,是1949年的128.5倍和220.8倍;完成货运量515亿吨,货物周转量204686亿吨公里,是1949年的275.3倍和793.8倍。
 
 “互联网+”科技引领新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筋骨,“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国民经济“主动脉”作用日益显现。
  这一阶段,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水平整体提升,无论是交通运输设施装备技术水平,还是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的发展,都使中国路、中国车当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在装备技术方面,“复兴号”成功运营,高性能铁路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寒高海拔高速公路建设等技术难题陆续攻克,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桥岛隧集群工程举世瞩目;自动化码头、桥梁智能制造、复杂巨型河口深水航道整治、大型机场和高原机场工程建设、饱和潜水等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支线客机ARJ21成功载客运营,北斗系统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在智慧交通方面,“互联网+”便捷交通、高效物流、智慧交通行动计划等加快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辅助自动驾驶技术在营运车辆中逐步推广。
  随着互联网发展,铁路客运互联网售票等信息化服务全面普及,滴滴打车等互联网出行方式方兴未艾,居民出行方式更加多样。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基本完成,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国联网,截至9月11日,全国ETC用户累计达到12631.74万;其中,2019年新增ETC用户4976.04万,比去年年底增长了65%。
  在绿色交通建设方面,交通工具越来越绿色环保,如“复兴号”动车组以时速35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能耗仅为3.64度电,相当于小轿车的六分之一,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小的优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兴未艾,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新时尚。
  此外,绿色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液化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应用,推进长江危化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开展生态型公路、港口和航道建设,组织实施公路港口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力度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