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9月25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3]

走向中波建交70周年 成都总领事卡夏的重要时刻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 欢
  中波关系正处于何种历史方位?即将结束4年任期的波兰驻成都总领事卡夏最有发言权。
  2015年6月18日,波兰驻成都总领馆开馆,卡夏作为首任总领事来到成都。这是波兰时隔数十年在中国内地再增领事机构——作为1949年就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波兰早在上世纪中期就曾在上海、广州两地设立领馆。
  中波关系随后的发展,显示出总领馆设立的特殊性。当年,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上任不久便到访中国;次年,中波两国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政治互信转化成务实合作成果成为两国合作的关键词,而新设的成都总领馆,正好可以充当一个“楔子”。
  卡夏成为重要时刻的关键人物。
  “我要工作到离任前的最后一分钟。”“工作狂”卡夏将自己和总领馆视为“开拓者”——尽管今年两国建交已达70周年,但中国西南地区与波兰对彼此仍显陌生。卡夏用脚步丈量成都,搭地铁、深入当地生活,“哪怕只能影响1%的人,数字都是十分庞大的”。
  从成都市中心向东北40公里处,位于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内常常能看到卡夏的褐色短发。中欧班列(成都)从这里出发,下一站就是波兰罗兹。这条从2013年开始牵起中波两国的纽带,让“一带一路”有了合作的具体形象,也为中国刻画出有关“老朋友”波兰的全新印象。
  
 “快铁”拉来的亲密关系
 
 在波兰罗兹省的一个偏僻安静的乡村中,一群学生的中文交谈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领队的老师介绍,她的好朋友,也是这群学生的老朋友——卡夏,就曾住在这片树木掩映的房屋当中。
  中国元素已经成为这个区域的一部分。首府罗兹市不止一次迎接来自中国四川的访问团。而与他们一同前来的,不仅有当地的文化与美食推介,还有关于中欧班列(成都)的最新合作消息。
  2013年,当时还被称为“蓉欧快铁”的中欧班列(成都)发出首趟班列。这趟班列被认为是同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内容之一,而位于欧洲中心的罗兹被选为蓉欧快铁的首个欧洲站点。
  以此为起点,两座城市及其关系开始发生质变。成都、罗兹两座原本不为对方所知的城市,逐渐被写进了对方的城市发展文件中,走进当地人心中。它们也成了中波两国地方合作向好发展的明证。
  2015年,在罗兹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波兰地方合作论坛上,成都与罗兹正式签署友城协议。同一年稍早时候,波兰驻成都总领事馆开馆。据卡夏回忆,在确定领馆位置时,蓉欧快铁是成都最重要的“加分项”之一。
  回顾4年工作,卡夏最先提及的就是这条通道。“最让我感到骄傲的,就是成都到罗兹的货运班列。最近,成都还开通了到弗罗茨瓦夫的全新班列。”卡夏十分兴奋地列举出一组数据:从2013年的31列开始,到去年,中欧班列(成都)年开行量已达到1587列。
  背靠该班列,中波两国都找到了新的开放方式。在成都,“双向开放”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无水港”与“蓉欧+”从无到有,成为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在罗兹,打造欧洲物流枢纽被重新梳理成为城市发展目标,中欧班列(成都)则构成了其交通构架的最外圈。
  罗兹副市长克日什托夫·皮亚克夫斯基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借助物流枢纽的优势,一度遭遇发展困境的罗兹正在迎来转机。一个例子是,城市的失业率已从谷底时的30%下降至7.7%,传统的纺织业正在转型为全新的时尚产业。
 
 “破冰者”与加速器
 
 但困扰班列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卡夏:从成都开出的班列已经能够实现重载满仓,但返程货还远不及波兰能够提供的最大能力。她找到的原因是,尽管欧洲粮仓的形象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波兰尚未找到更有效的方式,将其他的优势产品带到中国。
  “我并不希望过多强调波兰的农业形象。”卡夏直言,“我们有更多‘佳肴’,但首先得让对方尝过,然后他们才能给出评价、觉得好吃。”
  事实上,当她刚到成都时,整个西南地区对波兰的印象几乎都是“空白”。她有足够的空间,将她希望的波兰形象绘制在这张巨大的合作画卷上。如何“破冰”,对两地合作影响深远。
  位于欧洲中部的波兰,不同地区有着迥异的特色。波兰投资贸易局产业高级咨询师Marta Czaban提到,靠近独联体国家的东南部,农业十分发达,分散布局着大量的农庄;而靠近中欧的西部,工业更为出色,波兹南、克拉科夫等均位于此区域内。
  面对西南地区旺盛的科技发展需求,卡夏希望能够促成更多产业、科技方面的交流机会。“我们组织波兰的企业团参加了成都举办的许多大型展会,比如,我们建立了关于家具的工作坊。”卡夏说,“观点的碰撞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7年,领馆与当地政府一道,为波兰的高新技术企业搭建了一个在成都寻求合作的平台——这些企业提供的科技包括耐水、耐污垢材料Hydro Safe Guard(HSG),以及生物再生霜CUDOCELL等,涵盖新型材料、生物科技的多个发明。
  卡夏希望传递的是,与西欧国家有着传统的合作关系,波兰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而且由于当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成本方面,波兰更胜一筹。因此,“物美价廉”可以是中国了解波兰的标签。
  波兰快速的经济发展,正在加速两国合作进程。根据OECD的预测,波兰2019年GDP增长率将位列全球第四,仅次于中国、印度和印尼三国。有人评价,波兰将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在卡夏与领馆的助推下,成都已成为中波经贸往来的重要增长点。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与波兰实现了双边贸易的高速发展,进出口总额增长70%,仅出口增长就达90%。
 
 老朋友也有新故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但不要忘了,今年同时也是中波建交70周年。准确的日期是在10月7日,也就是在国庆节的6天后。”卡夏不忘提醒记者。作为中国的“老朋友”,波兰与中国的关系仍大有可为。
  卡夏回想起领馆设立之初,空荡的办公室内几乎一无所有,工作人员甚至需要趴在地板上处理签证等各种文件。她主刀操持领馆的一切——添置家具、确定装修方案、选择供应商,几乎是“从零开始”的过程。
  “建立合作基础、寻找合作伙伴、探索最优的合作方式,这些是我在4年间做的主要工作。虽然过程很缓慢,但对之后进一步开展合作来说,十分重要。”她说,“我为作为首任总领事而感到骄傲。”
  事实上,与波兰相关的合作几乎均处于积蓄能量的起步期。虽然成都与罗兹两地建立友城关系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罗兹也几乎每年都会有代表团访问成都,但合作都仍在不断地探索和建立过程中。
  如何打好合作的根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卡夏认为,重要的是建立两地之间的友谊。
  在教育层面,一些合作已经开始落地。今年,四川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的2+2波兰语项目,将派出首批学生前往波兰完成接下来的学业。而更多幼儿园和小学的游学项目也在持续开展。
  而在领馆设立之初拓展经贸关系的主要任务上,一些此前没有或者少有的合作机制也得以建立。2016年,质检总局放开波兰苹果的进口,而首批苹果就通过航运进入成都。去年底,波兰投资促进局在成都增设办事处,这是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办事机构。
  “在我回国之后,将继续回到波兰外交部负责中国事务。”卡夏说,“成都仍将是我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