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讨论先行 于冬、王长田“较上劲儿”了
每经记者 杜蔚 每经实习记者 董兴生 每经编辑 赵桥
在2018年第二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说过一句话,“未来一两年内几千家影视公司将倒闭”。谁承想,王长田一语成谶,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影视行业经历了一轮大调整。调整期间,影视大佬如何看待当下的处境?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什么样的影片才能牢牢抓住观众?5G冲击下,国产电影与影院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6月17日下午,在每日经济新闻、上海电影集团、上海国际电影节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万达影视总经理姜伟,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等嘉宾,围绕“改革步履不停 中国式大片应运而生”开展对话,共同探讨中国电影产业未来。
对话现场,各位嘉宾进行了激烈的观点碰撞。其中,于冬和王长田对国产商业大片展开了一番辩论,他们针锋相对,数次点燃会场,迎来阵阵掌声。
谈调整与5G:中国电影需把技术做到世界一流
“从去年下半年一直持续到现在,调整加剧,整个行业处在谷底。”论坛初始,王长田便一针见血地道明影视行业目前的处境,“我们有2万家影视公司,一些可能刚成立不久,还没等到开门做事就关门了。这个情况到明年会改善,但是今年可能还会维持这种状况。”
对于大部分影视公司而言,2018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因此,“今年大家都比较理性、比较冷静,面对电影产业陷入的这样一个困境,都在寻找应对之策”。于冬认为,无论如何,影视公司都需要在调整期想出应对之法。而他则把目光聚焦到内容上:“归根到底还是要拿作品说话,我觉得这是考验所有电影公司专业程度、专业态度以及做事的态度一个关键的时刻。”
《强影之路2019》白皮书显示:2018年内地电影票房榜单,排名前四的均为国产影片:《红海行动》36.5亿元、《唐人街探案2》33.97亿元、《我不是药神》31亿元、《西虹市首富》25.47亿元。可见,国产电影依然有生生不息的好作品,“这是因为有一批好制片人在带领着一批导演、创作者奋战在一线”。于冬认为,现在各个行业都面临很多的压力,只要影视公司的老板还在一线创造价值,既没有被资本妥协,也没有被互联网巨头压垮,就能捕捉到项目并推动项目发展,在电影行业的调整期和洗牌期为市场奉献出一部部精心打磨的好电影。
在论坛上,于冬还表示:“除了讲好故事之外,中国电影还需要把技术做到世界一流水平。”
万达影视总经理姜伟十分认同于冬对作品质量的坚持,他认为大环境使然已淘汰了一些影视公司,“挤掉泡沫是好的,主力影视公司还在,关键在于要生产好内容”。
在谈及今年前5个月,中国电影同期的票房和观影人次出现9年来的首次下降时,保利文化党委副书记、董事、常务副总经理、保利影业董事长李卫强并未过度担忧,他坦言:“9年的电影行业在经历快速增长期后,进入了一个换档再提速的阶段,下一步我很期待电影行业的升级。”
国产大片方向:追求视听极致还是发力多元创作
作为主旋律商业大片的开创者,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到《建军大业》,再到《红海行动》,博纳影业近年来大片频频。作为掌舵人,于冬对此有独到的见解:“我觉得现在的电影需要突破,《流浪地球》做到了科技突破,另外还要在美学上突破。”
于冬认为,要借鉴现代电影技术和电影语境,赋予过去传统主旋律电影新的样式,让影片跟世界接轨。“接下来还有很多可以深度挖掘的类型和题材,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中,应该更强化电影的剧场效果。”
“影院与小屏、5G的区别就是在于沉浸式的体验。现阶段留给影院的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强化剧场效果。”于冬说。
受互联网冲击,“对头部电影公司来说,只剩下电影院的增长和收入”,因此强化剧场效果尤为重要。“未来5G时代,电影院的播放载体就在于沉浸式体验,因此需要技术模式、声音模式、播放技术不断进步。”于冬十分看重技术对电影的影响,“如果中国电影不能把技术做到一流水准,那就是把我们的市场让给了好莱坞。”
不过,王长田当即提出不同意见。“我不认为追求视听效果为目标,是商业大片的唯一发展方向。”他说,“商业大片只是其中一部分影片,或大公司做的事情。”
王长田说,中国电影市场同样如此。“有人说现在一年1000部电影太多了,能不能回到几百部,但如果没有1000多部的影片进行各种探索和实验,就不可能诞生前面那几十部占据大部分市场的影片,因为基础不够。”
王长田认为,中国电影未来会像韩国电影一样,集中于一个方向。“韩国电影并不追求视听效果,他们对社会话题极端关注,对他们的历史有深刻的反思,电影专业制作上也非常精良,这样的影片占据了大部分韩国电影市场,甚至可以跟好莱坞抗衡。我觉得这是未来中国电影重要的方向。”
姜伟则表示,因为中国有足够大的电影市场,因此反映当下中国主流价值观的电影仍然有市场需求。“现在高票房的电影,比如《流浪地球》都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姜伟认为,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大,头部电影公司应该制作反映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大片。
“中国式大片过于强调中国元素,但现在的片子,像《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战狼》,从结构上来讲,这已经是国际化的大片。”冯伟说。而中国大片的基础,就是把电影工业化体系建立起来。“现在更重要的是把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行标准化,把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来,以此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工业化体系。”
嘉宾精彩观点
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中国电影出路在把技术做到世界一流水准
中国电影在现阶段没有别的出路,除了把大片的故事讲好之外,就是要把技术做到世界一流水准。所以,如果中国电影不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下一波BAT平台定制内容的供应商、制作商,这已经是无可避免的未来。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关注社会话题、反思历史是中国电影未来方向
现在中国有2万多家影视公司,有一些遇到了寒流之后确实撑不下去了,这个情况可能到明年会改善,但是今年可能还是会持续这种状况。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方向不仅仅在于视听效果震撼的大片,而是可能像韩国电影的发展路径相似——关注社会话题、反思历史,再加上精良的专业制作。
万达影视总经理姜伟:头部公司应该做一些主流价值观的大片
我觉得只要符合当下审美和价值观的电影,就是可以拍的。未来随着市场不断地扩大,作为头部公司,还是应该做一些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大片来引导这个市场。大片以资金和技术为集约的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下能够百花齐放。
保利影业董事长李卫强:电影行业已进入换档再提速阶段
每个行业都有它的周期性,在9年的电影行业快速增长期以后,现在已经进入了换档再提速的阶段,下一步很期待电影行业的升级。保利影业在2012年成立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大片,之后转型平台和影院,这两三年我们开始回归内容。
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中国电影需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
《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战狼2》这样的影片,从它的类型、工业化水平和影片结构来讲,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中国式大片”,而是“国际化的大片”。其实,甭管是大片还是小成本一点的制作,他们的制作都需要工业体系。现在可能更重要的就是把中国的工业化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给建立起来。
甘肃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影视中心执行总裁刘长东:文产交易中心应成为创作者的后盾
接下来我们会完善工作体系,整合资源。希望我们的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以后能成为中国优秀创作者们的坚强后盾,这就是我们平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