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5月15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8]

20年涨了100倍 这类藏品吸金力惊人

每经记者 杜蔚 每经实习记者 董兴生 每经编辑 杜毅
  在第二届Art Chengdu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上,齐聚全球46家画廊与机构,纷纷拿出珍藏作品。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隋建国、周力等多位国内知名艺术家也抵达博览会,与大众共同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消费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成都,一年能买下700亿元奢侈品,强大的购买力也暗示着未来其在艺术市场的巨大潜力。“成都不缺少有实力的藏家,而是缺乏艺术品市场的生态。”何多苓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内艺术品收藏呈现哪些趋势?收藏群体有何特点?热门的粉丝经济将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和改变?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收藏家峰会论坛”上,程昕东、唐炬、程守太、赵屹松、林家如这五位难得齐聚的知名藏家对此展开了深度对谈。
 
 20年涨了100倍
 
 在中国,水墨丹青、古玩字画等艺术品收藏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以油画为代表的“架上绘画”进入艺术品市场的历史并不久远。多位收藏家表示,2000年前后,油画才开始在北京的艺术品市场出现,也由此开启了新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格局。
  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副主席暨国际总监林家如从事拍卖行业15年,据她观察,“国内很多藏家都是从2004年后才开始做收藏,最早从水墨画开始,然后是写实的油画,再后来是当代艺术。”
  而收藏群体,也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收藏群体越来越年轻,80后藏家开始出现。”林家如认为,正是藏家群体的年轻化改变了中国藏家对艺术品种类的偏好。“从钟情于写实的油画,到现在的当代艺术品,这都表现出了(国内藏家)较高的接受能力。”
  具体到关于收藏品的选择方向上,论坛嘉宾均认为不同藏家有各自不同的喜好。
  被收藏界尊称为“独狼”的唐炬,眼光别具一格。“我对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情有独钟。”唐炬透露道,目前他手中已有数百件这类藏品。
  “我开始也收藏传统的水墨画,但受到不少困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我很纠结。”唐炬说,那是在1999年前后,彼时,中国的油画市场扬帆起航,但并不被看好。“2000年初,在一次展览上,我用100万元就买下了整场近40%的油画作品。”
  出于“打抱不平”的心理,唐炬开始收藏油画,并由此走上收藏当代艺术的路子。
  不仅如此,唐炬还坚持只收藏华人艺术品。“这不代表我鼠目寸光,中国当代艺术确实历史非常短,但50后、60后艺术家赶上了大的历史变革,出现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作品。”回忆起自己做收藏的这20年,唐炬很是感慨。
  尽管最初并没有以投资为收藏目的,但唐炬逐渐发现,华人艺术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标的。1999年,从山东到北京时,唐炬手中可以调动的资金大概有1000万元,经过20年对艺术品的不断腾挪,如今他手中有五六百件华人艺术品。
  “有人给我做过估值,(现有的华人艺术藏品)已经达到10个亿。既然不卖,也就不那么认真。”唐炬表示,“但这说明华人艺术的投资回报是非常高的,大概有100倍。”
 
 粉丝经济改变交易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资源财富的再分配,大众需要用新视角来审视艺术品市场的变化。这其中,与艺术家共生的粉丝经济成为时下的焦点话题。
  4月初,在中国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上,美国著名涂鸦艺术家KAWS的作品《THE KAWS ALBUM》以1.16亿港元落锤,震惊业界。原来“辛普森一家”吸金力这么强,曾经被视为小众的街头艺术如今也登上了大雅之堂。
  林家如在论坛上表示,KAWS作品的藏家大多是80后,“跟着KAWS一起长大的藏家,当他们的财富累积到一定阶段后,便开始收藏KAWS的原作。这造就了现在KAWS一张作品拍出上亿港币。”
  诚然,KAWS作品创下的个人拍卖新纪录,也是一次粉丝经济的胜利。粉丝成长起来后,有实力将自己的偶像推上市场的新高度。
  林家如对粉丝经济的看法,也得到了知名收藏家赵屹松的认可。他对此深有体会,“很多人的消费、收藏是基于儿时养成的经验。日本国宝级插画大师天野喜孝是我童年的很大一部分,当我有一次在中国香港看到一大幅的天野喜孝的插画作品时,我特别震撼,并且非常想纳入囊中。”这便是粉丝的力量,与KAWS案例一样。“以前大家可能把偶像当成一个符号化的爱好,但当有实力去消费和拥有时,一定会不遗余力。”赵屹松笑言道。
  80后藏家的入局,促使粉丝经济成为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后起之秀”。“新一代收藏家受到粉丝经济影响而量化艺术品的价格,可以将艺术品的价值放大。”北京画廊协会首任会长、知名收藏家程昕东亦表示,“未来一二级市场的关联度会越来越紧密,粉丝经济将影响并改变艺术品交易的趋势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