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体制仍在继续创新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姚祥云
1949年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基本形成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在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伴随着经济运行渐入正轨,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改革开放40年来,经过不断的攻坚克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这一历史性转变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得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和发展。40年间,我国市场主体从不足50万户增加到目前的1亿户以上,增长了200多倍;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市场调节价的比重从1978年的3%上升到近98%;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商品短缺和凭证供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方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核心成果,使我国走出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又避免了我国通过粗暴的私有化方式走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避免了前苏联和东欧剧变的困境,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低效越发明显,而要摆脱束缚,必须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道路并不平坦,一路上经受了反反复复的质疑和诘难。从冲破思想束缚到正确认识、再到改革实践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2年,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概念,十二大报告中强调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中国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核心,自身也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方明表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协同发展的所有制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经济活力。
“它将计划与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市场作为资源的基本配置手段和计划作为宏观调控和宏观政策的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提升市场经济体制的效率。”方明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一整套市场经济制度,尤其是以产权保护为核心,有效地保护每个人的自利性和自发性,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竞争发展与协同发展,又是促进国有经济市场化发展、保持国有经济活力的核心,是保证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并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
不仅如此,这一经济体制还将改革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以改革促开放,同时以开放推动改革,建立了开放型经济,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将效率与公平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加强再分配调节,不断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城镇化建设、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和脱贫攻坚政策降低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新常态下经济体制创新与时俱进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的核心就是经济发展受到的内外制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创新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明说。
实际上,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一直在与时俱进。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方明认为,新常态下经济体制创新继续与时俱进的核心表现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具体而言,首先是要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理论。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冲突,难以解释民营经济为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难以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的阶段是不是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这就导致民营经济的发展可能难以具有长远的预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国有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发展,也不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源公有制,即土地、矿山、河流湖泊、森林等资源的公有,而公有的资源通过市场竞争可以变为所有权(产权),产权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所有形式,而产权的国有形式并不影响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他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源私有制(但仍然部分资源是国家所有),如土地、矿山和森林等是私有的,而河流湖泊、航道等是国家所有的,国家所有的资源通过市场竞争变为所有权(产权),与私有制的资源直接等同于所有权(产权)一样可参与市场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通过竞争协同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此外,方明还提到,就国内而言,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减少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扭曲,更多地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降低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微观化,越要激发个体和企业的积极性。”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