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3月2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5]

成都新经济之变:全国首发城市机会清单,催生产业爆发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肖芮冬
  “企业的发展一定是伴随城市的成长而成长,城市的发展机遇也就是企业的机遇,鼓励企业家和城市一起开疆拓土。”这是成都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给企业家们的承诺。
  3月26日,承诺照进现实。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国首创性提出“城市机会清单”,发布了10大应用场景、7大类、450条供需信息,为全球投资者、企业和人才提供新经济发展的入口和机会,将成都打造为“遍地都是机会、随时充满机遇”的“机会之城”。
  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但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机会并不能被企业所感知。这一次政府主动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是一个开端,希望未来有更多的资源能够共享,共同促进城市中新经济应用场景的实现。”
 
 逻辑之变:从“给优惠”到“给机会”
 
 若说这份“城市机会清单”历时两年出炉,也毫不为过。
  2017年,成都将发展新经济作为参与未来全球城市竞争的关键之举,提出让政策从“给优惠”到“给机会”转变,从“政府配菜”到“企业点菜”,这成为成都发展新经济思维逻辑重大转变的缘起。
  过去,国家从市场准入逆向逻辑推行的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平、提高了效率。但到了新经济时代,成都发现,新经济企业成长不仅需要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更需要政府对产业发展给予“正向激励”,引导促进市场主体参与新经济活动。
  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时代转型,企业需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总结这两年成都培育新经济的经验,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廖成珍提及,传统产业的市场是相对固定的,企业最需要的是政府提供要素资源,例如土地、资金、财税优惠等等。但是新经济不同,“新经济的市场是未知的、不成熟的,首先需要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得以落地的市场。”廖成珍这样说道。
  所以,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市场应用为核心的场景逐渐成为新经济成长爆发的原点,主动营造各类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成为催生产业爆发的新逻辑。为此,成都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城市场景理论——形成了“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的开放体系,这是新经济在成都由概念走向现实的基石。
  发展逻辑的转变、城市场景的营造,让成都尝到了甜头。
  以共享停车场为例,成都通过工作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发现,城区有大量闲置的车位,而一些市民又没有车位停车,这是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城区道路拥塞。
  廖成珍介绍,为盘活城市存量停车资源,缓解城市停车资源供需矛盾,成都市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支持企业开展“互联网+停车”示范应用,“既让闲置车位得到有效利用,也让无车位的市民解决停车难问题,还让企业得到了市场机会。当然,也促进了共享停车等关联行业发展、推动了共享停车场景落地”。
  目前,该项试点已有240余个小区的13000余个车位参与,日均解决1100余车次的停放难题。
 
 供给之变:政府牵头尝试搭建信息平台
 
 共享停车场的模式可以复制。首批“城市机会清单”就是希望通过建立城市机会信息搜集发布机制,从政府视角分类梳理、全面整合企业关心的、可释放的市场机会,将过去分散零碎的供需信息集中呈现。
  记者注意到,在这次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手可以领取一本约80页的《成都城市机会清单》(第一批),里面详细列举了项目的类别、建设内容、项目进度、融资情况、建设模式,并附上了项目业主的联系方式。请来的几位新经济企业代表,也说自己感受到了成都培育新经济的“温暖和善意”。
  “有了这份清单之后,项目更加公开、透明。机会摆在所有企业面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可以平等地参与市场的竞争。”这是成都精位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宏亮最大的感受。他提及,以前民营企业都接触不到这样的项目、这些机会。
  同时,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一次清单的发布,企业看到的是政府的主动作为,他们欢迎各类企业参与竞争、分享城市发展的机会。”而且,发布的首批项目都属于技术驱动型,表明整个城市的产业力求升级换代、结构调整。
  其实,仔细翻看这份清单,更像是拿到了一册项目需求对接表。对此,卢铁城解释道,这是因为成都将新经济应用场景进行了项目化、指标化、清单化处理。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作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四川省“一千多支”主干城市,释放出了大量发展机会和需求。“但这些机会和需求,企业很难直观感受。”卢铁城告诉记者,“于是,通过‘城市机会清单’的发布,成都将新经济应用场景‘翻译’成微观的项目,当一个个项目推进,也促进了城市新经济应用场景的实现。”
  不过,这份“清单”仅仅是开始,未来还将公布第二批、第三批……卢铁城告诉记者,“这一次由政府来启动发布首份‘清单’,先把政府的资源开放出来,表明政府培育新经济的态度。随后,希望政府引领,企业跟进,共同利用这个平台,让更多的资源在平台上共享,发布彼此的‘发展机会’。也是破除供需对接不畅、信息碎片化等新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这是成都发展新经济的又一次创新探索。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专家、中国科创百人会发起人朱克力看来,“新经济的创新发展绝对不是靠规划出来的、也不是优惠补贴出来的。”而成都发布的全国首份“城市机会清单”,政府并没有直接指定倾向性的技术路线和产业问题,而是用新的思维和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上最优秀的要素资源聚集到新经济领域和新产业赛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