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2月2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支持银行补充资本 金融委推动永续债发行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实习编辑 易启江
  日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分析指出,今年以来,监管鼓励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为银行进一步充实资本拓宽道路。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为其中的一项措施,体现了政策的一贯思路,预计未来银行补充资本的路径将不断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永续债属于混合资本工具,是一种没有明确到期日或期限非常长的债券,即理论上永久存续。此外,永续债还具有发行人赎回权、高票息率、票面利率跳升或重设机制等特征。巴赛尔协议Ⅲ推出之后,海外银行发行永续债已有较多实践,而国内银行尚无先例。
 
 银行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监管鼓励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明确支持商业银行探索资本工具创新并拓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为银行发行各类创新型资本工具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2月27日,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3号指出,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行为,切实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护投资者利益,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进行相应规范。公告所称资本补充债券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资本监管要求而发行的、对特定触发事件下债券偿付事宜作出约定的金融债券,包括但不限于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
  随后,今年3月12日银保监会官网对外公布,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提出增加资本工具种类。总结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的实践经验,推动修改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完善配套规则,为商业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资本工具创造有利条件。
  “当下,监管对银行机构的资本约束越来越严格,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面临一定压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受监管达标要求、表外融资需求回表等影响,银行普遍资本金消耗过快,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加之,近期理财子公司和债转股子公司等分支机构陆续成立,也给银行资本造成了一定压力。“整个银行业都面临着资本补充压力,中小银行尤为严重。”
 
 国内银行尚无发行先例
 
 针对金融委办公室此次专题会议,武雯分析指出,一方面,监管支持银行进一步补充资本,利于“表外回表”,进一步加大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利于前期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另一方面,当前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资本补充压力相对不大。但部分中小银行仍然面临资本补充的压力,尤其是部分银行盈利增速低于规模增速,银行资本内源补充能力有所弱化,导致资本补充压力提升。随着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办法的最终确认,部分银行面临更高的资本监管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0%,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3%,资本充足率为13.81%。近一个月,已有7家A股银行披露了资本补充计划进度,其中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与农商行。但对于非上市的中小银行而言,资本补充工具相对较少,资本补充面临压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目前我国合格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较少,非上市中小银行可以使用的资本工具类型更是有限,这对中小银行业务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新增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业务、回归本源。”
  武雯指出,国内目前的永续债主要以企业债券为主,发行人的资质普遍较高,例如相关的国企。国内银行并没有发行先例,巴赛尔协议Ⅲ推出之后,海外银行发行永续债已有较多实践。不过,由于其创设不可避免地涉及多个政府部门,需要各部门全力配合与协调,才有可能创设成功。考虑到在金融委的支持下,当前监管的协调性、统筹性已经大大增强,看好永续债等一级资本补充工具的逐步推出及落实。
  曾刚表示,“资本充足水平制约着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是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举措。预计银行业资本工具创新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