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2月24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5]

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揭晓 10项获奖成果亮相

每经记者 胡杨 每经编辑 姚祥云
  “从他那卷帙浩繁的著作里,可以触摸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发展、繁荣的历史脉络”。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这样评价刘诗白先生。
  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奖者——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先生已年过九旬,但他仍在以另一种形式“记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进程,即通过与西南财经大学共同设立“刘诗白经济学奖”,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研究,鼓励产出更多经济学研究的精品力作。
  12月22日上午,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颁奖典礼暨《刘诗白选集》发布会、经济学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
  颁奖典礼上,93岁高龄的刘诗白先生依旧精神矍铄,现场为部分获奖人颁发奖杯与荣誉证书。
 
 刘诗白经济学奖于6年前启动
 
 刘诗白先生出生于1925年,是重庆万州人。1946年,他从武汉大学经济学系毕业,曾先后出任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经济学家》杂志主编,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1993~1997)。
  刘诗白先生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经济学家,代表作有《产权新论》、《现代财富论》等。
  2017年,由于在70多年的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刘诗白先生荣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尽管已年过九旬,刘诗白先生仍心系学术繁荣,真正做到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卓元为《刘诗白选集》作序时所言的“敢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穷尽智慧,为探求真理、为学术使命而跋涉、扎根中国大地,用中国自己的语言逻辑和概念体系,实践着经邦济世、载德立言的崇高理想。”
  具体来说,为奖励国内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对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有较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并获得较好社会反响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刘诗白先生捐出了全部奖金和稿费,与西南财经大学共同设立了“刘诗白经济学奖”,并在2012年启动了首届申报评审工作。
 
 本届共评出10项获奖成果
 
 评委会主任、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对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的评审作总体评述时指出,截至2018年5月25日,本次评奖共收到申报成果64项,其中,得票数前39位的成果进入第二轮初审。在第二轮初审环节,每个评审专家再投票选出18项成果,推荐进入评奖委员会终审。
  最终,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共评选出10项获奖成果,分别是:西北大学郭晗的专著《结构变化与增长潜力: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及其结构转换研究》,辽宁大学赵德起的专著《权利配置、政府约束、契约完备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南京审计大学戴翔的专著《要素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创新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刘晓光的专著《农业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发展》,山东财经大学彭红枫的论文《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程度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方福前的论文《寻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头》,中国社科院杨静的专著《通往共享之路——马克思社会共同需要思想的当代阐释及运用》,广东外语经贸大学陈伟光的专著《全球经济治理与制度性话语权》,中山大学杨子晖的论文《Quantitative Easing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across Countries and Asset Classes》,上海财经大学邵帅的论文《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颁奖典礼上,九十多岁的刘诗白先生依旧精神矍铄,并为部分获奖人颁发奖杯与荣誉证书。
  面对这些正积极投身于学术研究与理论创造的“后起之秀”,刘诗白先生充满尊重,他衣着简单而整洁,与获奖者握手致意,眉目间尽显慈爱与亲切。
  这样的态度同样体现在《刘诗白选集》的字里行间。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介绍,在《刘诗白选集》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对于近500万字的稿子,他逐页翻看,对观点和文字反复斟酌、修改,力求尽善尽美。
 
 经济学创新发展高层论坛论道
 
 对于学术界来说,两年一度的“刘诗白经济学奖”颁奖典礼更像是一场分量极重的大聚会。除刘诗白先生外,本次活动还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晓西、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任重、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林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晓西、北京大学教授董治勇、南京大学教授范从来、武汉大学教授简新华等百余位嘉宾出席。
  颁奖典礼结束后,以“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为主题的经济学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南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逄锦聚、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分别作主题报告。
  顾海良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今与昔”。他认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最基本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出。
  而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还在继续。据顾海良回顾,2014年7月,在探索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中,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2015年11月,强调从治国理政的高度,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性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2016年7月,提出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
  逄锦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跟上时代步伐,致力创新。具体来说,在科学性上创新,要坚持科学方法论,揭示中国经济特殊规律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人民性上创新,要坚持人民主体,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谋利益;在实践性上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贡献智慧;在发展性上创新,跟上时代步伐,反映时代潮流和强音;在开放性上创新,吸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走向世界,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黄泰岩则建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已基本完成框架的搭建。今后,应该把具备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转入内在体制、机制的研究,使目前很多概念性的成果真正转化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