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港深度合作下一站:新经济,成都见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毕陆名
“今天参加了这个活动以后,我对‘少不入川’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应该改成‘少应入川’。”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文开玩笑地说,作为一名创业“失败者”,“不知道成都会不会欢迎我们?”话音刚落,现场掌声阵阵。
昨日下午,“成都新经济发展•香港专场合作推介会”举行。作为“川港澳合作周”的重要活动之一,本场推介会以“共建新生态、共谋新经济、共育新动能”为主题,旨在推动两地投资和贸易合作,探索更多合作途径,共谋发展,创造共赢。
活动现场,蓉港政府、协会和企业间签订了多项合作项目,涉及金融战略合作、汽车金融、网络科技、人工智能、动漫医疗等多个领域,未来两地还将在相互开拓市场、创业项目及产业园落地、畅通两地资本与企业的沟通渠道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9日,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明确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一年来,成都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积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旗帜鲜明地提出“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这一城市标识,以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多位金融机构代表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提到成都的“活跃度”,并认为“这是一定不能缺席的市场”。
新经济蓝图已经展开,这一次,“天府之国”相约“东方之珠”:成都见。
成都新经济市场,一定不能缺席
维港之滨,丽思卡尔顿酒店,袁帅在这里完成了从“投资人”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我以前在这栋楼上的摩根士丹利上班,做医疗风投,后来想自己试试,就回到了成都创业。”作为顾连医疗联合创始人兼联席执行长,袁帅可以说是蓉港合作的“受益者”。
在去年8月举行的川港澳合作周期间,香港新风天域集团在蓉布局大健康产业项目,其中,袁帅的顾连医疗是合作的重点——以成都顾连医疗国际健康中心为基地,建设中国顾连医疗西南区域总部,基地建设投资2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及配套建设资金100亿元。
“川港澳合作周是很好的合作平台,让我们找到合作伙伴。”在昨日的推介会上,不断有人前来和袁帅递名片、谈合作,他感叹说,“这样的合作机遇展示了成都的开放格局,加上诸多新经济政策,会吸引更多创业者来蓉发展。”
刚从成都返港的黄卿鹤有些激动,作为香港金融资产管理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他的公司正在开拓内地业务,并很快将在成都落子。在他看来,成都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而且对资本市场有丰富的经验,“成都一直是我非常看重的城市,一定不能缺席。”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到。
新经济,正在成为蓉港合作的新方向。现场,随着天府新区独角兽岛、高新区新经济活力区、温江医学城等平台的亮相,富有活力的成都新经济未来令现场嘉宾充满期待。面对高涨的合作热情,成都亮出了一年来的成绩单:新政实施以来,成都新增新经济市场主体6.3万户,新成长达到独角兽标准的企业4家,在中国城市“双创”指数评价中居全国第4。
在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涛看来,“成都此次推介,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香港企业家、投资人看到成都有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很好的营商环境,到成都创业、投资;同时,希望成都企业到香港,了解国际金融规则,因为香港连接中国内地的企业和整个世界版图的枢纽。”
为“成都新经济”寻找落脚点
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吸引力何在?
人才一定是绕不过的。霍启文在发言中特别提到“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蓉漂’计划”,他说,“这些利好的政策就连我和我的团队也被打动了。”
袁帅也深以为然。他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不仅是顾连医疗爆发性增长的一年,也是成都新经济腾飞的一年,“越是高端行业,比如医疗、人工智能等,都需要大量人才。成都的人才新政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专场推介会,是成都新经济第一次重磅亮相香港。“为什么是香港?”事实上,这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为什么是成都?”
除了成都新经济的领先,双方城市定位也决定了合作的必要。同时,双方在城市功能定位上相得益彰。香港是享誉世界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创新科技中心,成都正着力建强全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独特的城市分工将为两地带来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构建蓉港城市合伙人、发展共同体,已成为两地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一方要借船南下,一方要借路西行,香港可以为成都新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投融资及专业服务支援、技术和相关设备的支持,加强国际交流,促进成都的国际化进程;成都成熟的配套体系和区位优势,能够有力推动香港的先进技术向内地转移和产业化,扩大香港市场,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蓉港合作也会带动成都与香港的双向人才流动、科技融合和协同创新。
理念创新为经济创新“铺路”
记者注意到,面对丰富且仍在加速聚集的创新资源,成都正通过梳理与整合,探索出一条释放成都优势、体现成都特色的新经济发展之路。
自去年11月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以来,成都持续以场景逻辑寻找城市新经济发展点。例如,在城市交通智慧管理、社区便捷化高质量服务等重点领域编制智能应用场景规划,并定期发布“城市机会清单”等一系列举措,均要在城市和新技术、新经济企业之间找到更多“应用接口”。
这些“应用接口”,就是创新理念与实际应用相连接的具体点位,也是技术和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基。鉴于技术转化的重要性,在更广的视角下,为新经济提供适宜的发展场景,也将是城市在新经济领域竞争的关键。
今年7月,在成都天府新区,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独角兽岛正式开工建设。对于新经济企业而言,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落脚点”:当新经济成为一个区域发展的整体逻辑,发展理念、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制度环境、监管方法等各方面均发生变革,新经济企业将能够得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赴港推介,也将助推成都引进更多适合新经济发展的、香港具有优势的资源要素,进一步完善成都新经济产业圈。一个例子是,黄卿鹤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探索其金融服务平台落户成都的可能性,以此为更多来自两地的新经济企业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