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结合 西博会首设四川文创展
每经记者 牟璇 每经编辑 杜蔚
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于9月20日正式开幕,而今年西博会上,最不容错过的便是位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国际展览展示中心1号馆的四川文创展,这也是四川文化企业首次抱团亮相西博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探访四川文创展发现,峨影集团、新华文轩、域上和美等12家四川文化企业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创项目和展览,不仅有散发着四川文化气息的大熊猫文创产品、电影作品、创意文旅,还有高科技含量的人脸识别、24小时智能图书馆、VR体验等,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科技”的文创展览。
“文化+科技”四川文创展亮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入西部博览城1号馆大门,一个醒目的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大展区便映入眼帘,这就是四川文创展区。据相关人士介绍,整体场馆的设计造型是以巴蜀文化为背景,提取三星堆青铜面具作为四川文创馆主印象符号,通过现代化的创意手法,以“文化+”的设计理念给予观众“四川文创”第一印象。同时以活力红为展馆主色调,代表四川热情好客的精神,融合多种元素,例如川剧红、变脸喷火等,在突出四川地域属性、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寓意四川文创多元融合、创新发展、蓬勃繁荣的未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参与展览的12户四川文创企业都非常有特色,其中8户为省属国有文化企业、4户为民营企业,既凸显国企担当,又展示民企风采。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峨影集团作为国家六大电影集团之一、西南地区最大的影视产业集团,其展区别具一格:墙面以大事记时间轴展示峨影集团从1958年成立,到2018年这六十年来的辉煌事迹,天花板上,则是峨影集团多年以来出品的经典电影海报,包括《鸦片战争》《焦裕禄》《十八洞村》等优秀作品。与此同时,峨影集团还进行了金砖国家电影产业园项目,以及进行创作生产、发行放映、播出平台、产业园区等全产业链的综合展示。
而新华文轩的24小时智能书店也受到大家的喜爱,记者现场体验了该智能书店的借还书流程,从借书到归还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快捷方便。
展馆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以熊猫为原型的各种文创礼品。记者看到,在珍爱大熊猫文化传播公司的“熊猫出发”展览上,熊猫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包括以熊猫为原型的水浒英雄、十二生肖等,还有熊猫系列的酒类商品。而在域上和美集团的展台上,也出现了熊猫式样的各式杯盘。
除了传统文创,四川文创展还将高科技元素融入其中,如裸眼3D、飞屏互动、AR、VR、镜面屏感应互动、无人机技术、AI机器人、云端大数据后台展示、旅游大数据平台展示及交互触控展示。
据了解,在为期五天的时间里,参展企业通过媒体融合、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投资)文化教育、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文化“走出去”、传统文化振兴等多个方面近90个项目集中呈现近年来四川省坚持以文化产业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力实施规划支撑、龙头引领、项目带动、集聚发展战略的阶段性成果。
四川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事实上,四川文创展如此丰富和引人注目,与四川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2016年,四川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936.44亿元上升到1323.78亿元,占GDP比重从3.92%上升到4.02%,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一,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速。
2017年四川省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资产3197.4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营业收入2762.2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利润247.3亿元、同比增长39.2%,各项指标均高于同期经济指标增速。
与此同时,四川省一家家竞争力强、创新力强的文化企业也获得了高速发展。从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来看,2013年到2017年,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总资产从290亿元上升到420亿元、增长44.8%,净资产从150亿元上升到230亿元、增长53.3%。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66.7亿元、利润总额10.6亿元。
市(州)文化产业也生机勃勃。四川省各地基本形成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18个市(州)成立文旅集团或文化产业公司,每个市(州)都打造有文化品牌和文化活动。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超过百亿元,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报业第一股。全省文化类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
而民营文化企业更是异军突起。据了解,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3万多家,2017年总产值600多亿元,涌现出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域上和美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海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都尼比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恒风动漫制作有限公司、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全省动漫游戏产业也位居全国前列,90%以上为民营企业。
新时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出部署,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四川文化产业将大力聚焦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奋力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为巴蜀大地更加美丽繁荣、治蜀兴川更加波澜壮阔增添新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