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9月21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4]

多方探寻民企高质量发展路径:创新破局,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品质

每经记者 靳水平 每经编辑 宋思艰
  9月20日~24日,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举行。作为本届西博会配套活动之一,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合作峰会于9月20日下午举行,此次会议由全国工商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赵昌文,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等专家与企业家纷纷就民企高质量发展相关话题建言献策。
  
 走科技创新之路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2726.3万家,个体工商户6579.3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吸纳城镇就业超过了80%;对新增就业贡献的占比超过90%。
  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赵昌文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前提是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从宏观上看,高质量发展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不存在重大结构性失衡,正常的经济循环流转得以持续运行;二是产业技术前沿边界能够持续向前推进;三是资源在行业、地区之间的错配带来的效率损失尽可能低。赵昌文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建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
  作为国内民营银行的代表,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重点谈到金融机构如何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他看来,民企应是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民企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的融资占比很少,融资问题依然是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应加快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加快探索破解民企融资难题的解决方案迫在眉睫。”洪崎称。
  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看来,要通过科技创新助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需要实打实的经济投入,民营企业家要有这样的认识”。
  实际上,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部分民营制造业,面临资金短缺、产能落后和市场萎缩等问题,只有用更有利的举措,才能进一步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国家倡导的“补短板”战略,对于民营制造业来说更是转型升级的契机。
  就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台酒业总经理张春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必须从品质、品牌、创新驱动、文化等方面着手。他强调,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基于高品质。“高质量发展,同时要依赖对品牌的打造,不把品牌做好的企业,很难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张春新还补充说,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是秉承传统,不拘泥于传统的系统创新,从传统中走来、向现代走去,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创新。
  张春新还以白酒行业的经验举例称,要从食品酿造产业走向现代生物产业,由重体力高耗能、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的传统产业转向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的新型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坚持创新。科技来引领,市场来导向,产业来保障,文化来助推。“有文化的企业容易形成信仰,有信仰的企业才会有工匠精神,才会持续地投入。”
 
 需解决融资难和人才紧缺问题
 
 一位与会企业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民营经济总体上运行良好,但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部分民企也出现经营不善和融资困难,尤其是小微企业在贷款规模、审批效率和抵押担保方面存在问题。要实现民企的高质量发展,解决融资难也是刻不容缓的关键之一。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据有关部门测算,单户授信500万以下的企业,融资成本至少要在10%左右。
  会议中,也有与会专家表示,据统计,中国在大型民营企业85%以上依靠自有资金投资,中小民营企业潜在融资需求高达4.4万亿美元,有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中,能获得贷款的比例相对较少。
  而为攻克民企融资难题,日前,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和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解决好本地区部分民企的融资困难问题。
  来自甘肃的华利集团董事长李忠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前民营企业不仅融资难,而且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民营企业不仅融资难,用才也荒,人才也难。”实现高质量发展,势必要解决这些问题。
  在李忠鑫看来,民营企业政策现在很鼓励,支持力度也很大,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民企面临的路也比较艰难。现在是转型升级时期,因此有一个适应期。现在讲科技转型较多,但实际上科技转型根本不是在资金成本上,人才才是主要驱动力。
  “尤其是西部地区顶尖人才还是比较短缺,所以我们发展科技来进行创新,人才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李忠鑫表示。其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很多企业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也要切实解决好人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