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9月05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10]

厦门民营企业家眼中的营商环境:中小企业成长需要赋能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梁秋月
  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上,我国首个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厦门超过上海,营商环境位居第二名。
  厦门的营商环境怎么样?十七年前,弘信创业工场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强怀揣着50万元在厦门建立弘信创业工场。
  在他眼里,多年来厦门营商环境变化很大,“不折腾”就是一个关键词。与此同时,他也希望民营企业能有更公平的市场待遇。
  
 谈厦门营商环境:不折腾
 
 不管是对创新创业者,还是对投资者来说,最渴望的,莫过于能在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上述现场会上所说:“人才往哪走、资金往哪流、项目在哪建,说到底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厦门发展颇具特色,从GDP的税收含量、财政收入,到对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最让李强印象深刻的,是厦门的公开、透明和法制化,“在厦门,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去折腾政府关系。”
  据了解,厦门正以“互联网+”推进政务服务便捷化。目前,厦门已经实现企业注册“一网流转、一表申报、一趟取照”的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在网上申请后备齐材料的,现场“立等取照”。厦门建立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商务部推荐为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通过该平台报关比例达97%,报检比例100%,服务企业1.5万多家,年单证处理量破3000万票。
  在此环境下,厦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厦门的产业结构里,‘包袱性’产业和‘僵尸企业’都比较少,在发展过程中能轻装上阵。”李强补充说。
  在李强看来,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从降成本角度思考。“对企业而言,降成本是最重要的,企业会非常看重这一点。”尤其是帮助民营企业降低成本。“建议政府把资源向民企倾斜,提供相对公平的市场待遇。”他也呼吁政府更多地关注本土企业。
 
 谈创业环境:赋能中小企业
 
 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内外部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中国庞大的创业群体,正是未来中国经济活力所在。恰恰也是这些中小企业需要更多指引和帮助。
  比如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政策、市场等资源,但融资难融资贵却是始终无法破解的难题。“为什么银企对接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现在主流金融机构的征信模式,跟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李强说。
  他以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系为例,“这些地方拥有多层次金融体系。有针对大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社区企业和个体户的一整套模式。”他说,“但目前我们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
  此外,中小企业往往由于体量小、组织分散,难以“抱团”向政府争取更优惠的政策,也难与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因而错失机遇。“我们需要搭建一个链接平台,按照华为、小米这样龙头企业的要求培养供应商,等这些中小企业成熟之后,再推荐给龙头企业。而那些龙头企业要做的,就是提供他们的供应商标准。这样,就能帮助中小企业对接到一个大的市场。”李强说。
  既是民营企业家,又拥有多年众创空间经验,双重身份让李强对上述难题感触颇深。这也是为什么他呼吁并正在践行——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联盟以及打造平台,从方法、资源和科技等方面赋能中小企业。“这样才能真正把双创落在实处,打造中国最好的创业模式。”据其介绍,目前其所创立的云创智谷已在全国多地落户,依靠的就是为中小企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