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856 业内:未出现明显贬值预期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曾健辉
8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报6.8856,引发市场对汇率会否破7的关注。
不过,8月15日发布的中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数据显示,7月份该数据一步增加,这与此前的外汇储备数据变动一致,反映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早已大为消解。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刘健指出,理性地看,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有待增强和完善。只有经过长期的双向波动,才能使市场接受人民币能涨能跌、能上能下的理念。当然这需要政策持续加以培育,企业和市场逐步加以适应。
截至8月15日晚21时59分,人民币对美元离岸汇率为6.9485。
新兴市场多只货币走跌
8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在岸、离岸即期汇率均突破6.9。
近期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首次突破6.8是在7月25日,此后数个交易日陆续再次突破6.8。
8月3日,央行对外发布信息称:近期受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消息发布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有所企稳,不过近期人民币延续了弱势。
综观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土耳其里拉兑美元大幅贬值;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汇率8月以来也迅速走跌;伊朗货币里亚尔同样如此。
顶点财经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阳指出,近期,特朗普升级对土耳其的制裁带来了8月危机。同期,美国决定对俄罗斯实施全面新的制裁,让8月危机火上浇油。按照美国白宫的声明,8月7日美国还对伊朗实施涉及6个方面的制裁。美国将经济制裁作为一种外交政策手段的方式已经延伸至外汇市场,特朗普似乎热衷于利用美元来使土耳其、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家遭受不同程度的货币危机。
短期来看,人民币面临一定的压力。从更长的历史来看,刘健指出,2018年以来,“逆周期因子”已回归中性。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中间价基准地位得以增强,境内外汇差明显收窄,有效抑制了跨境套利活动。中间价较好地反映了宏观经济基本面,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为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
8月15日,央行公布央行口径外汇占款月度数据,显示7月该项数据为215301.95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整体对人民币单边贬值的预期早已大为消解。
专家建议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对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走跌,人们似乎更担心会否破7。近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公开指出,7跟6.9没什么区别,执着于某一个特定的数字是非理性的,央行设法使市场理性起来。
刘健指出,合理的波动幅度是汇率市场化的主要特征。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使投资者习惯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浮动恐惧”依然存在。
刘健解释道: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经济运行表明,较高的汇率弹性能够较为有效地减轻资本外流压力。2015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效应给全球,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带来溢出效应,引发这些经济体资本外流,而部分经济体汇率弹性较大,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种负面效应。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际资本流动也必将会持续增长,未来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相应的弹性,以有效应对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冲击。
7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增加108.17亿元,与之前的外储数据一致,符合预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指出,这一方面说明央行没有进行汇率干预,也表明尽管7月人民币贬值,但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本稳定,未出现明显的贬值预期。总体看,在汇率波动明显加大的情况下,跨境资金流动仍较为稳定,尚未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但对未来美元继续升值、部分新兴经济体动荡带来的风险应予以密切关注。
刘健进一步指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和金融账户可兑换的推进,必然要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只有经过长期的双向波动,才能使市场接受人民币能涨能跌、能上能下的理念,当然这需要政策持续加以培育,企业和市场逐步加以适应。未来改革需要紧紧围绕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展开,条件成熟时可以适度扩大汇率波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