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成都)开行率先突破2000列 成都加速国际战略通道建设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陈 旭
6月28日,《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发表。白皮书指出,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与各国构建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就在“白皮书”发表当日,载有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第2000列中欧班列(成都)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鸣笛启程,预计14天后抵达荷兰蒂尔堡。成都也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000列的城市。
在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副主任柳树国看来,中欧班列(成都)从根本上打破了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从2013年的31列,到如今实现2000列的突破,既是国际班列在开行效果上集聚效能的充分体现,也为新的国际物流模式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预期,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良好条件。”
率先达成2000列“小目标”
随着中欧班列(成都)率先实现累计开行2000列的“小目标”,作为国内开行数量最多、开行频次最稳定、运输时效最短的国际班列,中欧班列(成都)对产业和贸易的带动效应正在逐步凸显。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与2013年相比,中欧班列(成都)运输箱量增长近30倍。“中欧班列(成都)使成都由辐射西部变为经略全球,并逐步打开新的市场,让‘成都制造、成都创造、成都服务、成都消费’与沿线国家旺盛需求和广阔市场相衔接,成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最具潜力的合作纽带。”达成2000列当日,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对每经记者表示。
以木材贸易为例。今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俄罗斯至成都木材运贸一体化班列,打通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至成都的木材贸易通道,为西南木材交易中心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木材需求比较分散,组织成列开行有很大难度。这种产品也较为特殊,在口岸检验检疫等环节需做大量沟通协调工作。此前所有到内陆的木材都必须在口岸清关,造成很大不便。”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发展部部长郑双莉介绍道。
为了解决木材组织成列的问题,中欧班列(成都)与本地木材贸易商进行了沟通,先确定了数个较为集中的发运站点,再与境外代理商进行合作,集中组织发运。并通过与口岸海关协调,实现了大通关模式:在口岸查验,到成都本地清关,极大提高了便利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欧班列(成都)稳定运行也为四川省各类产品提供了便利的出口物流通道。“对贸易带动作用是很明显的,”郑双莉说,“比如成都至莫斯科运贸一体化班列开行,让四川的蔬菜、水果、鞋帽、服装等顺利进入俄罗斯市场。”
实际上,自2013年4月开通以来,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数量逐年增长。2017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012列,占中欧班列总数的近1/4。目前,中欧班列(成都)已织线成网,连接境外16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每天从成都至欧洲间往返的班列不少于3列,已构建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形成了对接国际市场、高效畅达的国际通道网络。
除了连接的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中欧班列(成都)也在不断强化自身运营模式创新。就在不久前,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确定了首批15项涉及跨部门跨领域、系统性集成性强的重大改革试验作为“硬骨头”改革任务,其中就包括了深化国际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拓展国际班列“集拼集运”、国际班列通关便利化合作等。
据了解,去年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开始推动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金融服务创新,在首张中欧班列提单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外国内段铁路运输的整合,赋予陆路运输提单物权属性,实现了以提单质押方式开具信用证方式进行贸易结算。同时,提供配套物流金融支持,货物实现“门到门”运输,“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
构建亚蓉欧立体大通道体系
在不断开放的过程中,通道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上,成都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南北丝绸之路的连接点,著名的“蜀身毒道”曾是古代西部地区通往南亚、中亚和欧洲的重要交通线,在当时西部地区开展对外商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初期,成都通过与首轮开放的沿海地区合作,实现了“借道而行、拼船出海”。
虽然成都对外开放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面临难题和挑战。例如,作为亚太人口稠密地区的地理中心,成都具备强大的国际中转和分销优势,但中转能力不强,中转率仅为5.3%,远低于国际枢纽中转率30%的水平。
而从经济流向和外贸的主通道来看,成都以东向的东亚和北美为主,约占全市外贸总量的60%,西向的欧洲约占20%、南向的东盟约占15%,北向占5%左右。在整体规划上,还缺乏符合通道建设规律、对接国际产能合作的通道整体建设规划。
如今,“一带一路”建设打破了“沿海—内陆”开放模式,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下,成都成为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迎来了破除开放区位制约,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的机遇。成都迎来契机,积极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而作为内陆城市,成都将目光投向了“空中通道”和“陆路通道”。
就在不久前,成都举行了对外开放大会,提出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要依托国际空港、铁路港“双枢纽”,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走廊”和“国际陆海联运走廊”战略通道,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亚蓉欧“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
在空中方面,成都将全面构建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空干线网络,布局“48+14+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即形成覆盖全球48个重要航空枢纽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务航线,覆盖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运航线,以及30条服务对外交往、国际消费的优质文旅航线。
而在陆路方面,成都提出要构建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四向铁路大通道。据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向每经记者透露,今年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以打造四向拓展的战略通道为目标,已形成北上俄罗斯,西进欧洲,南下东盟,东拓日韩的四向国际大通道。
通道建设离不开口岸建设的支撑。据了解,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已经获批了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肉类和整车进口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平行进口汽车及跨境电商试点,正加快建设粮食进境指定口岸以及启动集装箱中心站智慧无人港项目建设。
每经记者从成都对外开放大会上了解到,未来,成都希望将高效畅达的国际通道网络,打造成为成都乃至西部企业运用国际市场的主要依托。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主任杜进有此前也透露,接下来,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将围绕全面建成国际门户枢纽这一中心目标,重点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口岸,建设以成都为核心的现代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