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人才进海南”政策满月 近半工作岗位重点招揽医生教师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陈 旭
海南的求贤若渴,在医生和教师这两类“社会基础性”人才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人才需求目录上961个具体岗位中,上述两类占到了47.7%。
6月13日,《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满月。在这一个月时间内最受关注的人才政策便是6月6日发布的《海南省2018年度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不少人将之视为对《行动计划》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根据该目录,海南将面向国内外提供省内101家用人单位1530个高层次人才工作岗位,广泛延揽各方英才助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
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海南在人才的承载力上,除了经济发展程度不足以外,最缺的就是配套的社会资源,先补医疗和教育配套的短板,有利于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
医生和教师占比过半
《行动计划》引起了各界不同反响。不过也有人士认为海南需要特别注意引进人才的结构问题。王毅武建议:“海南应当定向、定点、精准地引进人才,避免以年龄和学历‘一刀切’。”
如今,距最初《行动计划》发布已过去一月有余,但在部分人士看来,无论是人才引进的数量还是人才的整体结构,都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
从数量上看,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世杰表示,“海南第一周内办理落户的人才仅1000多人。”这与去年众多大力引进人才城市的“战果”相去甚远。而从结构上看,王毅武坦言,“《行动计划》发布一个月以来,在海南落户的人还是以已经在海南工作但之前尚未落户的人为主,从其他城市来海南落户的人相对较少。”
究其原因,他认为,5月的《行动计划》相对笼统,而包括《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在内的一系列6月份新出文件,可以视作是对之前“笼统计划”的落地和细化。
在6月6日最新发布的《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中,海南对“高层次人才”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医生和教师合计占比近半。该目录显示,所需高层次人才共1530人,涉及101家用人单位的961个具体岗位。其中包括教师、教学科研岗位等在内的“教师类”岗位共253个,占比26.3%;包括医师、药师等在内的“医生类”岗位共206个,占比21.4%。
这与《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细则》相比,医生和教师的占比之高更显示出上述两行业的“社会基础性”。北京明确更青睐文创和科技创新人才,而厦门则中意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两者都更倾向于具体产业的技术专业人才。
王毅武认为,医生和教师占比大,正是因为海南在人才承载方面缺乏配套的社会资源,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海南目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双自贸”建设刚刚起步,“一切都可谓从零开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饭得一口一口吃,先补医疗和教育配套的短板,才有利于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王毅武表示,这看上去似乎正是海南对“结构性引才”的尝试,是将“定向、定点、精准”的引才理念落到实处的政策。
引进人才切忌“大水漫灌”
与《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几乎同期发布的,还有《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在王毅武看来,相较于紧盯规划中2030年人口将达1248万的数据预测,海南目前更应该首先考虑三个问题:承载这么多人的就业平台是否够?对人才的财力支持是否足?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配套是否合理?
“建好平台、做好配套,让这些有理想的人才愿意来、能够留。这样人口自然会增长,人才自然会集聚。”为此,他呼吁其他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似的“待发展地区”,也要警惕急于求成的“大水漫灌”,切忌照搬其他发展程度相对高的地区和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
对待发展地区而言,如果说吸引人才是解燃眉之急,那么吸引医疗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不仅解燃眉之急,还能解决后顾之忧。王毅武表示:“以教育为例,很多地区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落后。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注重教育立国。”
相较于产业技术人才,优质的教育人才和教育资源引进可能更有助于待发展地区的长久可持续发展。以海南为例,中央《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海南迎来了许多医疗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允许国内外名校前来合作办学等。
“有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地方将不仅拥有引进更多其他产业人才的教育配套,更能够源源不断地自己生产人才、培养人才。”王毅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