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内全面铺开 为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提供依据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 旭
6月12日,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工作。
目前,距离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只有半年时间。本次会议强调,要聚焦经济普查各项要求,突出重点,全力落实好摸清第二、第三产业规模,掌握经济结构变化情况等八项任务,推动普查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这项工作的推进,已经与此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进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预见的是,以2018年12月31日作为普查标准时点展开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其普查数据和结果将成为未来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的重要依据。
有助于掌握政府资产端状况
对于“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这个外界之前尚不太熟悉的概念,2017年10月,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曾介绍称,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某一特定时点上资产和负债的总量、分布和结构,包括政府、居民、企业、金融机构等机构部门的资产负债信息,是摸清“家底”、揭示风险、服务政府管理的重要工具。
而对于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的意义和作用,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良也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对于我国债务风险管理有重要意义。通常所说的债务风险,学界更多的是关注流动性风险,是一个流量概念;而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能够清晰看到在资产和负债的存量意义上,我国政府部门所掌握的资产。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范子英教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国家对于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的负债水平比较了解,但对于其拥有的各项资产状况不是非常清楚。而经济普查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国家了解全社会经济主体的各项数据,其中也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因此,经济普查的推进会对编制负债表、了解政府资产端的状况很有帮助。
记者也注意到,我国统计部门已利用现有的一部分经济普查数据,试编出了一些年份的全国资产负债表。例如,2017年3月,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曾表示,国家统计局利用已有的联网直报企业资料、经济普查资料、部门行政记录资料和财务资料以及金融市场数据,已试编了2013年全国资产负债表。
加强“三新”统计工作
除强调经济普查工作将为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提供依据外,在此次会议上,“查准‘三新’发展状况”也被列为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新”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简称。针对开展“三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曾介绍称,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蓬勃兴起,新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产业、模式升级,创新不断展现出旺盛的活力,新动能日益壮大。
在宏观决策、经济管理、谋划发展、制定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等工作中,迫切需要“三新”统计数据。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实现转型升级等过程中,也离不开“三新”数据的支持。统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及时生产和发布翔实的“三新”统计数据。
从此前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相关安排来看,可以明显看出对“三新”统计工作的重视。根据之前国务院下发的通知,本次经济普查内容包括普查对象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能源消费、研发活动、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
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此次普查增加了“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组织结构”“工资”和“服务活动”的统计,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趋势;“科技活动情况”也易名为“研发活动”,更加注重统计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
相关新统计指标的设立,既准确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机遇,又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确保涵盖“三新”统计的新一轮经济普查成功推进,统计部分也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贾楠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次普查中,将充分利用“五证合一”改革成果,广泛应用部门行政记录,全面推广应用电子签名,采取网上填报与手持电子终端等设备现场采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查,探索直接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