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假期旅游收入同比增8% 周边游带动乡村旅游市场
每经记者 张韵 每经编辑 杨军
祭扫追思缅先辈,踏青赏花正当时。清明时节旅游市场迎来一轮春季小高潮。
4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表示,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今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1亿人次,同比增长8.3%;实现旅游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8%。
另据悉,各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场所等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明显增加,与此同时,游客选择就近到郊野景区、公园、古镇等地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市场火热。而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18年清明旅游消费报告》显示,周边游出游人次占比高达37%,继续领跑清明小长假市场。
红色旅游成假期亮点
“清明放假的前一天,陵园里的客流最大,人多的时候我们基本是讲解完一批就讲下一批,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三四点不停地讲。”扬州烈士陵园的志愿者小米(化名)已经是第二年参与展厅内的义务讲解工作。
4月8日,结束了假期值班的小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清明假期前,学生和事业单位参观的人数比较多,会有不间断地举行祭扫仪式;到了清明假期期间,散客居多,每个年龄层都有,来的人都很认真。”
祭祖扫墓、缅怀先烈,重温红色历史,感知烈士英雄事迹成为清明假期的亮点项目。今年清明小长假,各地红色旅游景区也纷纷推出了清明主题活动,催生了以红色旅游为主旋律的春季旅游新高潮。
文化和旅游部4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首日,4.4万人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清明期间,甘肃会宁会师旧址接待游客2.7万人次。四川小平故里、朱德故里、陈毅故里等景区接待游客均过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红色旅游的参与形式也在不断拓宽,除展馆内的图文讲解外,沉浸式体验也被运用在红色景区中。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就是“中共一大·回到1921”发现之旅中的一个标志性地标,在这条红色旅游路线上,游客可以通过答题闯关、城市户外定向等活动参与互动。
“沉浸式的旅行体验,让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景区景点引入互联网技术、流行的旅游活动元素,让此前相对单一的被动式参观活动变为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主动探索活动。
此前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和109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游客平均年龄为35岁,比往年更低,体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乡村旅游现三大特征
“现在入口只出不进,请游客从两边绕行进入。”4月6日,上海七宝古镇迎来较大客流,老街入口也加派民警维持秩序,桥前蟹黄汤包店门口排起长队,桥后主街道上人头攒动。小吃街内一位正在品尝烤鱿鱼串的游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没想到有这么多的人来,今天还要限流,来七宝就是为了看皮影戏吃各家的小吃。”
玩古镇是为了体验民俗景点、品尝地方小吃,那么去郊野公园则少不了踏青赏花的雅兴。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统计,清明假期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量272.2万人次,除嘉北郊野公园闭园,其余郊野公园共接待游客8.68万人次。此外,乡村旅游成为游客关注热点,民宿、农家乐等生意红火。
清明返乡祭祖后,许多游客选择就近到郊野景区、公园、古镇等旅游,给乡村旅游市场带来溢出效应。
中国未来研究协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冬季过后,踏青扫墓、家庭聚会等出游需求得到释放,清明假期乡村旅游体现出三方面特征,第一规模越来越大;第二消费项目趋向多元化;第三“拼假”游让周边游半径扩大。
此外,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城乡居民出游意愿调查》显示,结合旅行商预订及历年市场数据,预计清明、五一、端午等三个春季假期间全国有望共接待国内游客3.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77亿元。未来“五一”期间,城市周边乡村生态采摘、主题乐园、动物园等旅游将受到青睐。端午节期间,亲子家庭出游需求趋于旺盛,游乐场、水上乐园、避暑胜地等将迎来大量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