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4月02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今年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起步之年

每经记者 谢孟欢 每经编辑 陈俊杰
  自诞生,自贸试验区便被赋予了开放的使命。如今,更深层次的“开放”已明确,“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目标,也是中国开放大门将越开越大的体现。
  4月1日,在2018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谈到了在中国探索自由贸易港的思路。
  他还表示,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背景下,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思路,也将一步步落到实地。
  
 新思路:如何建设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区)”这几个字或许不是新词,但如何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思路绝对是众人关注的“新亮点”。
  “在中国探索自由贸易港,可以按照三种思路去看。”在赵晋平看来,2018年将成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起步之年。
  “现有保税港区向国际上高标准自由贸易港区模式拓展和转型。”这是赵晋平提出的第一种思路,他解释到,“以现有自贸试验区作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基础上对其中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进行适当的拓展,功能要按照国际上最先进规则的自由贸易园区的标准去进行转型,比如像四川、重庆等内陆自贸试验区,就可以先按照这种思路进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赵晋平认为,在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上,要体现大胆试大胆改革,“可以把它打造成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也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自由贸易港的模式。”
  因此,他也提出了第二个思路,“以沿海组合港为依托,集中建设2~3个国家级自由贸易港。”赵晋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比如沿海地区或者内陆地区,有几个相邻的港口,包括无水港,也包括综合保税区和重要的一些口岸,通过组合港的方式打造较大规模的国家级自由贸易港,这种竞争实力足以和我们所看到的亚太地区类似于新加坡、釜山港这些大型自由贸易港竞争。”
  至于第三个思路,赵晋平表示,可以“选择沿海较大离岛建设一个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港城融合型自由贸易港。”他说,比如说像海南岛、舟山岛这样的离岛,在整个岛上全部搞综合型的自由贸易港。
 
 新探索:自贸试验区如何协同联动
 
 当前,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不止要建设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同样要在“新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要做到自贸试验区的协同联动。”在赵晋平看来,自贸试验区的协同联动是推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助力。
  “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协同联动不仅仅是对话和信息的交流需要加强,还有许多制度层面的对接。”赵晋平举例说到,“比如,我们能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在某个自贸试验区注册之后就可以享受到其他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安排和政策的优惠?在这些范围内能够按照自贸试验区的框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整场论坛出现频次最多、关注度极高的“协同发展”,正是当前各自贸区共同探讨的发展方向。如何更好“协同联动”,在加强交流的层面上,还有更深层次探索。
  每个自贸试验区的面积都是120平方公里左右,而11个自贸试验区的面积则是1300多平方公里,“如果这些自贸试验区在政策、制度层面如果能通过联动发展的方式成为一体化的特殊经济区域,那么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作用中将会显著上升。”赵晋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