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顶着张艺谋团队光环 全国多个“印象”盈亏各异
每经影视记者 丁舟洋 每经编辑 杨 军
十多年前,“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第一人”梅帅元力邀张艺谋、王潮歌、樊悦再续“刘三姐传说”,从此以后漓江畔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此后,以“印象品牌”为代表的山水实景演出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近期,《印象·刘三姐》运营公司宣告破产,引发业界高度关注。每经影视记者赶赴桂林、南宁、北京等地对这起牵扯金额十多亿元的项目进行调查,发现与《印象·刘三姐》同属一个品牌的项目生存状况各异。比如《印象·刘三姐》年营收过亿元,年利润最高接近8000万元,可《印象·普陀》《印象·海南岛》却连年亏损。
“节目和团队都是很优秀的,但因为各个演出所在市场不同,当地旅游状况不同,收入自然不一样。”印象品牌所有者三湘印象(000863,SZ)董秘徐玉对每经影视记者表示。
《印象·丽江》演出效益可期
《印象·刘三姐》走红后,2006年,《印象·丽江》在玉龙雪山上拉开帷幕。
从《印象·丽江》的运营方丽江旅游(002033,SZ)公布的情况来看,《印象·丽江》的门票销售情况和盈利水平均处于行业上游。2016年《印象·丽江》共演出750场,净利润为6400万元。
而《印象·丽江》前几年的情况更好。2015年,《印象·丽江》共计演出896场,实现净利润约8899万元;2014年演出987场,净利润近亿元。
“由于《印象·丽江》归属玉龙雪山景区,所以景区门票可以和雪山景区联动销售,买了景区门票再加点钱就可以看演出了,这样的话,很多旅行社就愿意买套票,效益可期。”一位实景演出行业资深从业者对每经影视记者说。
《印象·海南岛》已停演3年
“不好意思,《印象·海南岛》已停演3年,我也离开公司3年了。”2018年1月10日,当被问及《印象·海南岛》的运营情况时,项目的一位原运营者这样告诉记者。
2014年7月,一场台风洗劫了《印象·海南岛》。一年后,前去探访的网友们拍下了破败的场馆和被海风锈蚀的“海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招牌。
海南省政府官网显示,《印象·海南岛》仅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投资就超过1.5亿元。据新华网2015年的报道,海旅集团董事长顾建介绍,《印象·海南岛》在2009年刚开始演出时社会效果很不错,但运作一年下来企业一直亏损,只能引进新的合作伙伴,寻求社会资本支持。
多位实景演出业内人士对每经影视记者分析,《印象·海南岛》效益不佳和选址不当有很大关系。这个项目坐落在海口而不是三亚,所以一开始就流失了很多客源。
《印象·普陀》已连亏4年
《印象·海南岛》之后,运营方又开辟了《印象·普陀》《印象·武隆》两大山水实景演出项目。
《印象·普陀》官网介绍称,“项目占地105亩,总投资近2亿元。是目前舟山市投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化产业。”
被寄予厚望的《印象·普陀》在2013~2016期间却连续4年亏损。其中2013年销售额约为2292万元,净利润为负308万元;2016年销售额下降至1538万元,亏损进一步扩大,净利润为负982万元。
《印象·普陀》2017年的经营情况是否有所好转?每经影视记者查询印象普陀官网发现,现在该演出尚在正常运营。记者也致电该项目总经理乐科亮,对方表示正在外地出差,回程后将回复记者的问题。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与《印象·普陀》比起来,《印象·武隆》的日子要稍微好过一些。《印象·武隆》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每经影视记者,该项目投资2亿元,每年观众人数维持在40多万人次,年营收为5000万~6000万元,“说收入,和《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比起来不算多”,但刨去运营成本,该项目的盈利状况可以保证演出“健康持续地运行下去。”
◆《印象·丽江》
2016年共演出750场,净利润为6400万元
◆《印象·海南岛》
2014年,短短5年时间,“寿终正寝”
◆《印象·普陀》
在2013~2016期间连续4年亏损
◆《印象·武隆》
每年观众人数维持在40多万人次,年营收为5000万~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