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07月04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2]

提高消费税遏大排量 从重从快

油、电价格齐涨之后,市场迅即传言近期将提高大排量汽车的汽车消费税税率。传言可谓有鼻子有眼,称此轮汽车消费税调整集中在排量为3.0升至4.0升以及4.0升以上的大排量汽车。其中,排量在3.0升与4.0升之间的车型,税率将从原来的14%调整至25%,排量在4.0升以上的车型,税率将从原来的20%上 调 至40%;而低于3.0升排量的车型消费税,不在此次调整范围内。
 网友说法网友1:
  实际上3升以上多为公交中巴和货车,增加的实际是生产的成本,而高收入人群的小车均在1.8~2.4升,他们并没有为此多掏钱。
 网友2:
  高收入人群根本不在乎这点钱,他们能买得起大排量的汽车,因此要提就再提高一点。
 网友3:
  既然是鼓励节能环保汽车,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的同时,能不能减免小排量和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税?
 网友4:
  国际油价不断的高攀,大排量汽车在全球已经受到冷落,由于我们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使得大排量进口车源源不断涌入,这相当于用国内纳税人的钱为国际油价买单。因此,上调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可谓大势所趋。
 网友5:
  因为财政对成品油价格的“普遍补贴”,使得使用大排量汽车等油品高消费群体,客观上挤占了消耗油品少群体的利益。低油价补贴成了“补贴富人”,也有违“公共财政”的原意。
 ◆吴睿鸫
  尽管上调大排量汽车消费税出现了广为人知的传言,从现在记者向权威人士求证的情况来看,国家税务总局确实已拟定好征收方案,只等待合适时机隆重推出。可以预见的是,这种传言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应当说,国家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的主旨,主要是想利用税收杠杆来协调汽车的消费和使用,通过提高税率的形式,来抬高购车门槛,从而合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初衷。
  然而,笔者觉得,由于现实税收制度安排的局限性,仅凭提高消费税,想遏制急剧攀升的大排量汽车消费,显然是一厢情愿。因为一方面,汽车消费税是购车时征收一次性税赋,对汽车使用时的成本并未有持续性影响。事实上,有购买大排量汽车意愿的消费者,大都是相对富裕的阶层,这个群体一般对价格问题不太敏感,价格并不是购车主要障碍因素。相反,对于小排量汽车的消费者而言,由于其收入相对较少,这一阶层倒对价格特别敏感,无论是汽车消费税的调整,还是汽车消费成本的增加,都会对其消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现行的消费税是价内税,这种征管模式注定了生产企业很容易转嫁税负,购车人成为最后税负的承担者。而在国外,一般都是价外税,所谓价外税就是价税分开,消费者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负担多少税款,税负没有任何隐蔽性,能够使国家税收意图直接作用于购买者,从而有利于调整消费结构和消费总量,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我国的乘用车消费税是1994年开始实施的。在最近的2006年对大排量汽车消费税进行过一次比较大的调整,两年多过去了,现实印证了笔者判断——小排量汽车没有得到鼓励,大排量汽车更没得到有效抑制。资料显示,2007年,排量在1.0升以下的乘用车产量下降了17.58%,1.0~1.6升增长了28.96%,1.6~2.0升排量增长了55.67%,2.0~2.5升增长了50.56%。
  还有,在今年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也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最耗油也最容易制造污染的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市场上看跌,在中国的销售则蒸蒸日上。比如在SUV最普及的美国,SUV在过去一年(截至3月)的销售量下降了22%,而今年中国的SUV的销售量则预计上涨40%~45%。以至世界各国的车商,都把很难卖出去的SUV拿到中国展示推销。
  当然,笔者并非不同意提高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只是觉得国家不能把引导汽车消费和节能减排的“宝”,全押在消费税调整上。而应该出台一套组合拳,来彻底扭转目前汽车领域的消费结构。譬如尽快出台燃油税,消费者只要使用汽车,就要花钱买油。因此,作为一项长期支出的燃油税,才有可能促使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的汽车。从国外来讲,引导汽车消费的也是靠多项公共政策——购置阶段的购置税和消费税、使用阶段的燃油税以及其他强制性措施等。
  因此,笔者觉得,国家在大排量汽车的公共治理上,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出发,对涉及车辆的购置税、消费税、燃油税、公路收费制度等全面革新。惟有摒弃单一的治理模式,尽早出台系列组合拳,才能引导购车者树立崭新的消费理念。